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选择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后在预防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6例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用药干预方式的研究,对照组(33例)选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3例)选择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最终就两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的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出现概率、支架内血栓出现概率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出现概率(18.18%)对比,观察组(3.03%)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出现概率(18.18%)展开对比,观察组((3.03%)获得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用药副反应发生率(9.09%)对比,观察组(6.06%)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疗人员选择替格瑞洛药物对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介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以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导致用药副反应增加,从而改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替格瑞洛 冠脉弥漫长病变 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事件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建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通气时间(11.26±1.20)d、有创通气时间(5.29±0.82)d、住ICU时间(13.08±1.34)d、患者治疗有效率97.73%、死亡率2.27%、再插管率6.82%、并发症发生率2.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中治疗的效果及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现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实验组应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一年生存例数为39例、一年生存率为97.5%、两年生存例数为36例、两年生存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年生存例数为34例、一年生存率为85%、两年生存例数为29例、两年生存率为72.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存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39、4.0205,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可采取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探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到2017年到我院进行诊治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CT值和NBNA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CT值和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不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雾化吸入对患者气喘、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64例支气管哮喘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不如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FVC、FEVl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更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CHF患者30例进行研究,均采用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治疗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CHF 糖皮质激素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神经内分泌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尾加压素Ⅱ(UST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二科的人群,行一般查体、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筛查。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用药前行头部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像(DWI)、血管成像(MR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测定血清尾加压素Ⅱ及eNOS水平,并分析其尾加压素Ⅱ及eNOS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组实验者尾加压素Ⅱ表达水平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水平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丁苯酞对脑梗死血管内皮因子尾加压素Ⅱ(UST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及预后效果起正性改变。

  • 标签: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UST2,e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