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佐藤强日记佐藤强,日本新宿人,1938年2月应召入伍,之前为学生。作为侵华日军中支那派遣军山下部队官崎部队(原步兵第四联队)陆军步兵二等兵(相当于轻机关枪射手或组长),多次参加了保定城内及郊外扫荡战,攻占过保定以北的容城。为参加“汉口攻略战”经过南京,9月25日在九江附近麒麟峰遇国民党新十三师阻击。9月29日,佐藤强日记为国民党新十三师部属缴获。佐藤强从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9月24日,将每天的心情、活动逐日记述下来。1939年3月15日,该日记由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参谋杨庆杰翻译并印行。军国主义训育下侵华日军出征前后心态学生出身的佐藤强于1938年2月18日得到了征命

  • 标签: 侵华日军 日记 侵华士兵 国民党 军国主义思想 日军暴行
  • 简介:前一时期,南京媒体对仙鹤门被日军屠杀被俘抗日将士遗骸一事作了报道,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是不争的史实,那么仙鹤门的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哪一支部队所为?根据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日记记载,具体执行屠杀的是该师团所辖佐佐木到一第

  • 标签: 蒋介石 侵华日军 孙中山 国民党军队 张作霖 日本政府
  • 简介:<正>“嘀铃铃……”1946年11月28日下午2点半,位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内的一幢高达8层、设有350个床位的监狱医院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喂,我们这里有一名要犯,突发急病,情况紧急,迅速抢救!”不一会儿,医院里抬进一副军用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日本人.看守人员告诉医院,这是一个要犯,必须尽力抢救.随即监狱医院处于紧急的工作之中.提篮桥监狱医院收进了一个病犯,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原来此人是监狱在押的日本战犯陆军大将冈部直三郎.他1886年生于日本广岛,1905年11月和1915年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后来又以军事研究生的身份出国留学.1930年他就来到中国,在东北地区残害中国同胞.后来奉调回国,1934年

  • 标签: 侵华日军 监狱医院 中国境内 处于昏迷状态 冈村宁次 日本陆军
  • 简介: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战争中都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性暴行、抢掠、人体试验等空前反人道的罪恶行径,比较二者暴行的发生原因、规模、方式及其影响,对于进一步深化有关日本战争暴行和二战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部分西方学者否定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是一种偏见。就德日军队二战暴行的原因而言,两者暴行的动机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并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在于都要通过法西斯暴行来镇压反抗和威慑被害国人民,并发泄兽欲,区别在于德军主要是为了实行纳粹党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而日军则是为了“膺惩”受害国的民众,发泄其兽欲和服务于战略需要。德国法西斯的屠犹暴行具有欧洲民族与犹太民族矛盾的历史背景,加上希特勒纳粹党的疯狂理论与实践、发动和维持战争的需要;而日本军的暴行则更多的是出于民族性格的的阴暗面,“膺惩”中国人的政治需要和对于被侵略国人民奋勇抵抗的疯狂报复。通过德日军队二战暴行的原因比较,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相同点与不同点,深刻分析,剖析原因,这对促进两个民族的反省,有着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日军暴行 纳粹暴行 原因 比较研究
  • 简介:本组史料选编了有关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设立细菌工厂,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军民的调查材料。主要记述了日军七三一和一OO部队设立细菌工厂,专门培植和研制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违背国际公法和人道主义,用活人进行试验,搜集大量黄鼠,并多次在中国城乡撒布细菌,造成严重瘟疫等罪恶行径。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的罪证,它充分反映了日本细菌战犯杀人成性的残暴本质,是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的重要史和。本组史料取材于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东北卫生部档案。1950年,该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的指示,派人调查日军细菌部队的罪行,并搜集有关的资料。东北卫生部是中国东北行政区卫生行政领导机关,主要负责卫生行政、保健、防疫、制药、宣。吉等工作。其前身是1947年6月成立的东北民委卫生处。1948年8月改称为东4匕行政委员会卫生部,1949年9月改称为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1954年8月15日撤销。在以下公布的。。当案资料中包括有日本细菌部队关于征集黄鼠的档案文件更具价值,为日军在华进行细菌地提供了铁证,特予一并选编公布如后。

  • 标签: 部队 细菌战 鼠疫 侵华日军 细菌工厂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正>徐州会战结束不久,日本编组华中方面军(“中支那派遣军”),发动武汉攻略作战。为了贯彻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达到击破国民党野战军主力的目的,华中方面军从空中、地上、水面对我进行毒气攻击,在长江两岸、大别山南北对我实施惨无人道的化学战。从相关档案资料中,尤其是“中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向日本政府陆军省所作《武汉攻略战间化学战实施报告》(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我们可以窥见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实施化学战的整体概貌。

  • 标签: 部队 司令部 化学战 武汉会战 华中 侵华日军
  • 简介:这部分名录系根据我馆馆藏档案中所载有关南京大屠杀受难者材料整理汇集而成,按其遇难地点分别集中统计排列,文中所载受难者姓名仅为档案史料中之一小部份,因限篇幅,难以逐人刊出,但仅这一部分名录中我们即可验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之残酷。“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不容否认。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南京城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档案史料 小贩
  • 简介: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中的罪恶勾当由于当事人或有意遮盖,或缺乏忏悔,或出于强烈的羞耻感而淹没在无情的历史中。整整一个甲子过去,朴永心———这位历史图片中展示的“怀孕的慰安妇”终于在正直学者的关注下进入世人的视野,困扰人们多年的历史之谜一一得到破解。

  • 标签: 侵华日军慰安妇 制度活人 慰安妇制度
  • 简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1449平方米,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纪念性遗址型历史博物馆。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纪念馆 遇难 新馆 占地面积
  • 简介: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日军在下关地区大肆屠杀百姓、蹂躏市民的情况,主要有日军在下关屠杀百姓、日军在下关暴虐战俘和劳工、日军在下关开设慰安所蹂躏妇女。第二部分分别从日军对南京港的破坏、对下关市政设施和民房的破坏、对下关大型工商企业的破坏、对长江航运业的破坏并疯狂地抢掠下关地区的资源等方面,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下关地区遭受破坏的情况。第三部分阐述了日军暴行对南京下关地区的影响。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下关 暴行
  • 简介:<正>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60年来,日本政界有少数人,始终不承认盟国在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所作的历史结论;不承认数以千计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不承认当年日军实行南京大屠杀后留下的大量罪证(包括日军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不承认当年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人近年公布的、揭露此次屠杀行径的日记等历史资料。这一部分右翼势力,对本国军队在南京、在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没有认错之意、没有反省之心。不仅如此,谁要是揭露南京大屠杀,他们便斥之为“捏造”。如此行径,遭到国际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的谴责。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尸体 南京市
  • 简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南方军于1942年春天攻占了缅甸。为了切断中国当时的唯一国际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日军实行了“断”作战方案,以第56师团6个联队与第2师团及第18师团各一部,于1942年5月3日,进犯中国西南边疆云南省。

  • 标签: 侵华日军 云南 细菌战 罪行调查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本刊公布的日军侵华时期南京大屠杀史料源自英国国家档案馆外交档案,其客观性、权威性无可置疑.日本右翼学者田中正明称他曾访问过当年驻华日本使馆的官员,他们从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这组英国外交档案则清楚地说明日本使馆的外交官对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也感到震惊和无奈.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 史料 暴行 侵华时期 外交档案
  • 简介:建筑艺术在“南京馆”的建筑设计中,先后有齐康、何镜堂两位建筑设计大师,精心选择了共同的建筑语言——广场,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宏大的空间,这种设计也是和“南京馆”严肃的历史主题相契合的。其中,有雕塑广场、集会广场、史料陈列厅(广场)、悼念广场、墓地广场、祭场、和平公园(广场)七大部分,贯穿着“战争、杀戮、死亡、祭奠、和平”的展陈主线。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建筑艺术 历史主题 侵华日军 和平 雕塑
  • 简介:<正>为配合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了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大型图片集,该书定名为《南京大屠杀图证》。它通过820幅图片及5万余字的说明和考证文字,真实地再现了57年前侵华日军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全过程。《南京大屠杀图证》于今年6月下旬由吉林人民出版�

  • 标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公开出版 南京大屠杀图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对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了巨大破坏。博物馆建筑被炸,大量馆藏文物被掠夺或毁损,许多博物馆藏品在迁移途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毁损、丢失,博物馆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国内其他文化机构所拥有的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也惨遭蹂躏,来自日本的考古人员在沦陷区盗掘地下文物,使我国博物馆事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资源遭受重创。战后虽然我国向日本进行文物追索,但巨大的文物损失并未获得应有的赔偿。今天,以史实证明日军侵华对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的破坏,为继续追索被日掠夺文物提供新的证据,是我们学界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日本侵华 博物馆 文物 破坏
  • 简介: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Arp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辛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Pembroke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辛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辛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辛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辛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辛德贝格京特 江南水泥厂 难民上海 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