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每年霉菌毒素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正确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已刻不容缓。本文就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作一综述。

  • 标签: 霉菌毒素 危害 吸附剂
  • 简介:从初生到20k阶段的仔猪,是一生中相对生长最快的时期。在仔猪从哺乳期过渡到保育期断奶时,由于仔猪生长发育快、消化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遭遇心理、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应激.临床表现为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低、腹泻和死亡、生长差甚至体重下降等仔猪断奶综合症,其中断奶营养应激是最主要的。近年来,国内外集约化猪场逐渐采用隔离式早期断奶(Segregatedearly-weaning.简称SEW)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以防止疫病传染、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母猪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显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不但从改良品种、生产环境设施、饲养管理技术方面考虑.动物营养学家也在仔猪日粮配合及营养技术、原料选择、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标签: 仔猪营养 血浆蛋白粉 断奶综合症 隔离式早期断奶 应用 管理技术措施
  • 简介: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以猪瘟病毒为抗原,确定了Dot—PPA—ELISA检测猪瘟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经仔猪睾丸原代细胞培养纯化,以0.05mol/LpH9.5C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0.98~1.15mg/mL制备诊检抗原膜片;采用4%蛋清蛋白0.05mol/LpH9.5CBS封闭;检测反应稀释液应用0.01MPPBST(含0.1%PEG、0.05Tween-20),酶结合物工作浓度以1:30,底物选取4-氯1-萘酚等为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重复试验证明了其检测稳定性好。交叉试验、阻断试验证明了其特异性强.

  • 标签: 猪瘟 抗体Dot—PPA—ELISA 最佳条件
  • 简介:本文用26个扩增效果好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镜鲤(CyprinuscarpioL.)养殖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指导其群体选育。本研究共检测到15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8~400bp,平均等位基因数(A)5.884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2.862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0.5063,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6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292,表明该繁育群体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用χ2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但在多个位点表现出杂合子缺失严重,显示出人工选择的痕迹。用PHYLIP3.6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依据亲本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以避免近亲交配为原则,建立最佳亲本配组体系,繁育获得2个选育群体,以常规群体繁育子代群体作为对照组,对子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数量性状分析显示,选育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414~0.5449之间,其生长速度较对照群体快14.81%~63.71%。连续2年的生长实验证实,微卫星标记指导群体选育技术在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避免近交衰退,快速建立优良种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微卫星 镜鲤 群体选育
  • 简介:野猪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是现代家猪的祖先,因而野猪是可用于改良家猪品种的宝贵遗传资源之一。本文从野猪的核内基因、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及家野猪杂交利用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野猪 分子遗传学 线粒体DNA 杂交
  • 简介:利用沸石吸附去除重金属废水中以络离子形态存在的镉,实验考察了沸石用量、振荡时间、pH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沸石对Cd(NH3)4^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废水pH、温度和吸附时间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Cd(NH3)4^2+浓度低于50mg·L^-1,吸附规律基本符合Freundlich模式,高于50mg·L^-1时,不能满足常规吸附规律。

  • 标签: 沸石 吸附 镉氨络离子 重金属废水
  • 简介: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标记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和育种家的重视。本文对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目前DNA分子标记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分子标记技术 凡纳滨对虾 应用
  • 简介:利用虹鳟Oncorhyncusmykiss的引物,采用PCR及胶回收测序的方法找到一种高效区分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leucomaenis和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fontinalis的简单、快速、可靠的分子鉴定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无直接亲缘关系的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和虹鳟进行鉴定,结果发现:AF346686引物扩增的分子标记可以准确迅速地鉴别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和虹鳟。

  • 标签: 白斑红点鲑 美洲红点鲑 分子标记
  • 简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PCRs、pecies-specificprimer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水生生物 近缘种 产地 判别
  • 简介:我国很多地方猪种表现出国外猪种所没有的优良特性,本文报道了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部分中国地方猪种的与肉质相关的肌内脂、肌纤维等相关的性状及与抗病相关的MHCⅡ型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提供了一定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 标签: 地方猪种 肉质 MHCⅡ型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Ⅱ型猪链球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已发现的Ⅱ型猪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包括英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蛋白质片段和IgG结合蛋白、溶血素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上述致病因子的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的结构特点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进一步阐释.现对这些成果做一综述。

  • 标签: Ⅱ型猪链球菌 致病因子 分子生物学
  • 简介:实验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11种中草药复方制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包括6个复方和5个单方中草药添加组,每组设对照。各方剂按通常添加剂的用量对实验鱼灌服,日灌服量为每100g鱼体重灌服0.3ml药液,每日按鱼体重的2%投喂鱼类基础饲料。结果显示:贯众、方剂四、鱼腥草能显著性增加施氏鲟血浆中NO的含量,方剂五、当归、黄芪、茯苓能显著性降低施氏鲟血浆中NO的含量,鱼腥草、黄芪、甘草能显著性降低施氏鲟肝脏中NO的含量;方剂二能显著性增加施氏鲟血浆和组织样中NOS的含量;除黄芪、甘草、茯苓外其他其它中草药方剂均有降低施氏鲟血浆和组织样中MDA含量的作用。

  • 标签: 中草药 施氏鲟 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