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肉芽病(CG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5例CGD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起病年龄16d至3.3岁。CGD患儿起病年龄早,可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及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感染等,易出现分枝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病原感染。4例直接经基因确诊,1例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试验阳性,后续基因检查再次证实。CGD患儿需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结论对于自幼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淋巴结、肝脾、骨骼和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有肉芽形成,接种卡介苗后出现感染或怀疑结核而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者,均应考虑到CGD,基因序列测定可以从分子水平明确诊断。CGD的常规治疗包括感染的预防、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 标签: 慢性肉芽肿病 儿童
  • 简介:肝硬化与假小叶形成是肝细胞性病变,它引起门脉高压和肝衰竭同时发生,血吸虫病也是引起门脉高压,但肝细胞功能正常。本文以两种不同病因作相关鉴别,肝细胞功能状况是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血吸虫卵肉芽肿 肝硬化 鉴别 小叶 肝细胞性 门脉高压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黄色肉芽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性胆囊炎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5例胆囊壁均有增厚,内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后动脉期的出现“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增强后动脉期的“夹心饼干征”和环形强化,对黄色肉芽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胆囊炎 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色肉芽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效果。方法:将黄色肉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之间,其中38例患者实施MR诊断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开展CT诊断作为对照组,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阳性37例、阴性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所占比(P<0.05);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观察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黄色肉芽性胆囊炎CT征象以增厚的胆囊壁内存在多发不强化的低密度结节作为主要表现;在MRI征象中,增厚胆囊壁内见T2WI高信号结节,增强后结节无强化。部分病例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完整黏膜线。结论:黄色肉芽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对比中,后者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明确疾病。

  • 标签: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CT MR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造影对黄色肉芽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胆囊检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患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在胆囊癌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黄色肉芽胆囊炎的诊断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胆囊癌的鉴别中具有更为优良的准确性,对黄色肉芽胆囊炎最终的确诊,仍需要手术或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

  • 标签: 超声造影 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就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来治疗喉接触性肉芽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喉接触性肉芽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疗法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单纯抑酸疗法来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其平均治愈时间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病变内激素注射结合抑酸法来进行喉接触性肉芽的治疗时,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病变内激素注射 抑酸疗法 肉芽肿
  • 作者: 赵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赵晖【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与实验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加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切除病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美容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美容效果相比,实验组患者美容效果较好,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获得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创旋切加引流美容效果较好,恢复时间较短,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简介:毒鼠强毒性强烈,中毒快,特别是对病因不明的昏迷患者来说,极易漏诊误诊,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现将毒鼠强中毒致死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毒鼠强中毒 死亡 药物中毒 昏迷
  • 简介:疼痛是人体内部产生病变时的反应,只有根治病因,才能完全解除疼痛,如果实在疼痛难忍,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以缓解疼痛。但要正确服用,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盲目服用止痛药会让你丧命的!史泰龙36岁的长子萨其于美国当地时间7月13日暴毙,英年早逝的萨其的死因引起各方猜测。萨其的生母受访时透露,儿子的死亡可能与服用过量止痛药有目

  • 标签: 止痛药 缓解疼痛 致死 正确服用 服用过量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1次/d,用药第3天出现散在皮疹,自行停用该药.3d后皮疹有所好转,患者再次按原剂量服用该药.再次用药2d后患者相继出现全身皮疹、严重腹泻、呕吐、急性肾损伤和过敏性休克.诊断为奥美拉唑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经抗过敏、稳定循环、补液、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无效,家属放弃治疗后次日患者死亡.

  • 标签: 奥美拉唑 过敏反应 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26a女性患者,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220mg中和肝素,10min后患者出现肺动脉痉挛、右心系统膨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继之心跳停止。立即停药进行心内按压,并给予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再次紧急体外循环辅助,经9h体外循环支持,患者心功能仍不能恢复,最后死亡。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 过敏 不良反应 死亡
  • 简介:病例:患者,男,21岁,汉族,体重56公斤。因口腔炎就诊。查体: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口腔炎症,无其他异常症状。无家族过敏史。2006年5月20日,患者因口腔炎就诊,静脉滴注氧氟沙星后,出现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5月21日9时,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0.5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30分钟后,患者出现烦躁、出汗、喉中痰鸣、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躁动症状。立即停止此组输液,改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上述症状仍未缓解,患者继之出现紫绀、大小便失禁,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迅速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肌内注射,10时1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过敏性休克。

  • 标签: 注射用阿奇霉素 死亡原因 急性口腔炎症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