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高频凝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72例(362个)RAU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用高频凝治疗,3%H2O2与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术后氯己定含漱;对照组85例用3%H2O2与盐水冲洗创面,碘甘油涂布,氯己定含漱。每天定期电话随访疗效,随访观察7d。结果治疗组182个溃疡面中显效152个(83.52%),有效25个(13.74%),无效5个(2.75%);对照组180个溃疡面中显效59个(32.78%),有效102个(56.67%),无效19个(10.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凝治疗口腔RAU可以缩短溃疡愈合期,减轻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高频电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围术期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肿瘤术后7d天,POCD发病人数为37例(3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3~1.142,P〈0.05)、高血压(OR=0.267,95%CI0.105~0.676,P〈0.01)、麻醉时间(OR=1.003,95%CI1.000~1.00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OR=1.071,95%CI1.008~1.138,P〈0.05)可增加口腔肿瘤老年患者POCD发病的风险。结论:高龄、高血压、麻醉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天数是口腔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口腔颌面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对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与需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自行设计的结构化调查问卷发放给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调查年龄范围内的患者,问卷由专人发放,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5份,将调查结果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重视程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的重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段得分最高(P〈0.05),55-64岁年龄段得分最低(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自身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64岁年龄段患者对于口腔美观的关注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及重视程度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患者(P〈0.5);部分患者希望"就诊时间控制在30min-1h"、"在与医师意见产生分歧时听从医师意见"。结论: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社会背景影响患者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和需求。医院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主观及客观需要为其安排临床过程,制定治疗计划。

  • 标签: 口腔修复 认知 需求 调查问卷
  • 简介: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PLGA/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 标签: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己内酯 收缩性能 静电纺丝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电测法确定工作长度进行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66例有根尖周病变的感染根管,应用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工作长度,然后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根据X线片对治疗后一个月到20年的病例进行评价。结果欠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0.4%;恰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4.5%;而超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仅为50.0%。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后进行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87.8%;如果根尖透射区减小的病例也作为成功的病例,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5.3%。如果去除超填(超长)病例,根管治疗成功率则高达98.4%。结论超填患牙的根管治疗预后较差,应避免根充超填。使用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感染根管的治疗成功率。

  • 标签: 电测法 工作长度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X线片
  • 简介:目的:评价高频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龈下楔状缺损的患者50例,共211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10颗纳入实验组,101颗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常规填充,实验组在高频刀切龈后,应用排龈线进行排龈,再利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随访2年,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评定系统(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牙龈炎症和牙髓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疗效(90.3%vs.75.3%)、固位效果(92.2%vs.82.8%)、边缘密合性(82.5%vs.69.9%)、牙髓反应(5.8%vs.18.3%)和继发龋(1.0%vs.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可以明显提高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频电刀 排龈线 楔状缺损 疗效
  •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生理测试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并结合神经生理测试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损毁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156例患者在CT引导下均可成功精确穿刺卵圆孔,结合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损毁.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0.05).随访12个月有效率高达94.9%.6个月时复发5例,12个月时复发8例.结论CT引导联合神经生理试验能够精确定位卵圆孔及神经分支,射频热凝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标签: 神经电生理测试 卵圆孔 射频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