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转染SCC25肿瘤上皮细胞,检测其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SCC9肿瘤上皮细胞中提取Snail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pMD18-T—Snail重组质粒,挑选阳性克隆,PCR鉴定后送测序。重组质粒双酶切后与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进行测序、酶切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分别抽提pEGFP—N1及pEGFP—N1-Snail质粒,用脂质体2000转染SCC25肿瘤上皮细胞,RT.PCR检测Snail在该细胞中表达。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并在SCC25肿瘤上皮细胞中表达。结论: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nail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诱导上皮间质转化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口腔黏膜鳞癌 pEGFP—N1 SNAIL 基因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deacetylase8,HDAC8)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后观察HDAC8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DAC8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GC-FU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GC—FU—HDAC8。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转染前后HDAC8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HDAC8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载体。大鼠BMSCs转染后HDAC8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HDAC8基因的表达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 过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 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含人重组牙骨质蛋白1(recombinationhumancementumprotein1,rh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rhCEMPl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rhCEMPl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Teasy中,再进一步转插入载体pWX530。重组的pWX530-rhCEMPl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所构建的质粒。经鉴定正确的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酵母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筛选后培养表达。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离子交换层析提纯蛋白。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酵母细胞,通过SDS—PAGE和ELISA检测rhCEMPl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的含m—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并能转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 标签: 牙骨质蛋白1 真核表达载体 酵母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患者曲面体层片上的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库中选取5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和头影测量侧位片,所有曲面体层片均采用咬合杆投照,分别从切牙牙体影像放大、缩小、牙根变短、根尖模糊等评价指标分析上下颌切牙影像失真的发生情况,在头影测量侧位片上测量中切牙根尖-对颌切牙切缘的距离,探讨切牙影像失真发生的原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500例患者中,切牙牙体影像正常者共417例,切牙牙体影像失真者共83例,影像失真发生率16.6%,其中切牙牙体影像放大17例、牙体影像缩小0例、牙根变短30例,牙根影像变短伴模糊36例。影像失真患者的根尖-切缘距离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18,P=0);影像失真患者的覆盖值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结论严重牙颌面畸形如反、深覆盖是导致曲面体层片的切牙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全景 错 影像失真 体层域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逐步发展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一种重要修复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口腔种植中的影像学应用主要包括测量设计,确定种植体直径、长度和植入位置.制定治疗计划;制作手术导板,将术前规划准确地转移到实际操作中,简化手术过程;术后随访评估。临床上与口腔种植学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根尖片(periapicalradiograph)、曲面体层摄影(panoramictomographv)、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本文对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影像学方法尤其是CBCT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学 影像学 锥形束CT 计算机辅助技术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AT-richbindingprotein2,Satb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后观察Satb2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2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08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GV208-Satb2。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blot分析转染前后Satb2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atb2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Satb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Satb2基因的表达

  • 标签: 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 过表达 骨髓基质细胞 骨骼系统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人釉原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G的真核细胞转染表达产物是否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1-AMG体外转染COS1细胞.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内及其培养上清液中重组釉原蛋白的表达:建立犬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局部使用转染表达产物冻干粉.8周后通过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PcDNA3.1-AMG转染的COS1细胞内重组釉原蛋白浓度为(0.253±0.075)μg/ml。培养液中浓度为(0.065±0.011)μg/ml;使用转染表达产物8周后.牙周缺损区牙骨质、牙槽骨均有显著再生,并且新生牙骨质为有胶原纤维穿通的无细胞牙骨质。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AMG在体外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人釉原蛋白.并且表达产物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活性。

  • 标签: 釉原蛋白 质粒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 标签: OSTERIX 牙移动 牙周膜 大鼠
  • 简介:Periostin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膜和牙周膜中特异性表达,近年来的一系列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Periostin可以促进纤维分化和成熟,在维护牙周组织的完整,牙齿的发育和萌出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eriostin在牙周膜组织中表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母特异性细胞因子-2 牙周膜 机械应力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在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骨保护蛋白、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性牙根吸收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力组,自然修复组,超声修复组,其中用频率1.5MHz,强度100MW/cm2的治疗超声对超声修复组的实验牙在2周的修复期进行每天15min治疗超声照射。2周治疗结束后,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TGF-β1,OPG,RANK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作免疫组化光密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超声修复组TGF-β1的光密度值(0.36228±0.02833),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24576±0.0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修复组OPG/RANKL光密度值比值(1.1126±0.096),也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7835±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上调TGF-β1表达,改变OPG/RANKL的比值,促进牙骨质的修复重建。

  • 标签: 超声 牙根吸收 牙骨质 TGF-β1 OPG RANKL
  • 简介: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表达分布,探讨e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h和3、5、7、14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eNOS表达,实验组张力区eNOS阳性表达,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h组eNOS即开始表达增强,5d组e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7d组及14d组e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e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 标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正畸牙移动 大鼠
  • 简介:三维影像重叠是评估患者治疗及生长三维变化的重要方法。本篇综述回顾了三维医学图像重叠的三种主要技术及其在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许多有效性研究探索了颅底、上颌骨、下颌骨、牙列模型以及单个牙三维数据的重叠方法。也有研究将患者不同三维数据融合,以创建更加准确的数字化患者模型。

  • 标签: 三维重叠 正畸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和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的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的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的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0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6个.下调表达的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与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和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谱不同.它们可能分别与舌鳞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谱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摘要]环氧合酶-2在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肠癌、胃癌、肺癌及涎腺肿瘤。现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在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环氧合酶-2的结构特点、与涎腺常见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及肿瘤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环氧合酶-2 涎腺肿瘤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3次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11月5-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形式有:国内专家讲座;论文演讲;病例讨论。会议就将涉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各领域(医、教、研)主题进行研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洪山区 珞珈山 会议地址 放射专业
  • 简介:缝牵引成骨术H前已成为矫治牙弓狭窄、面中份发育不足,以及颅骨早闭等颅颌面畸形的有效手段,在骨缝新骨形成过程中,许多细胞生长因子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生长因子在缝牵引成骨中的表达,做一综述。

  • 标签: 缝牵引成骨术 生长因子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SD大鼠失舌神经对舌味蕾Shh表达的影响。方法:2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单侧失神经组和双侧失神经组,每组各72只。腹腔注射麻醉后,正常组于下颌磨牙舌侧切开显露舌神经后直接缝合口底黏膜,单侧失神经组暴露并剪除右侧舌神经约0.5cm,双侧失神经组暴露并剪除双侧舌神经各0.5cm。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5d、10d、15d、20d、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处死动物,切取舌前2/3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味蕾Shh(sonichedgeho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失舌神经支配后,舌味蕾Shh的表达逐渐降低,一侧失神经不影响健侧Shh的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单侧失神经组可观察到术侧舌味蕾Shh表达的恢复,而双侧失神经组未见恢复。结论:SD大鼠失舌神经后,舌味蕾Shh表达明显减弱。

  • 标签: 大鼠 舌味蕾 Shh基因 舌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63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表达,其与OLP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作为一种标志物预测OLP的转归。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012中p63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分析p63编码的两大类转录产物TAp63和ANp63的mRNA水平,并且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NOM)进行比较。结果p63蛋白在NOM、OLP和OSCC组中均有表达,与NOM比较,其累积光密度(IOD)值在OLP中下调,在OSCC中明显上调。在糜烂萎缩型OLP中,p63蛋白表达高于非糜烂型(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TAp63的mRNA水平在OLP中表现为中等。略低于NOM.明显高于OSCC;ANp63的mRNA水平在NOM和OLP中极低.其转录扩增带大多数检测不到.但在OSCC组都能检测到.而且呈高水平表达。TAp63的mRNA水平在糜烂萎缩型OLP中低于非糜烂型(P=0.018),ANp63则高于非糜烂型(P=0.049)。结论p63与OLP的发病机制有关,其中TAp63和ANp63分别起不同的作用。p63表达的高低可能可以作为预测OLP是否有高风险癌变的检测指标。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状细胞癌 P63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