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流产手术虽然短暂但非常痛苦,如果没有适当的麻醉,会对妇女的身心造戍严重的伤害。丙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起效迅速.效果确切.苏醒快.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对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研究进展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人流
  • 简介: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容易出现心动过速现象,常利用加深麻醉来加以控制,但存在缺点,司洛尔属新型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短,使用较为安全,据此,我们对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心动过速采用司洛尔治疗,今报告治疗结果如下。

  • 标签: 腭裂整复术 艾司洛尔 术中 心动过速 小儿 治疗
  • 简介: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丙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1、3.2ug·ml^-1或6mg·kg^-1·h^-1、7mg·kg^-1·h^-1、5mg·kg^-1·h^-1、7mg·kg^-1·h^-1。术中记录丙酚的累计用量,BIS、MAP、HR的变化,各辅助用药时间和次数,术后恢复的时间及随访内容。结果:两组丙酚使用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输注速率TCI组(6.54±1.25mg·kg^-1·h^-1)高于CI组(6.18±0.82mg·kg^-1·h^-1)(P〈0.01),诱导剂量TCI组(1.72±0.46mg/kg)低于CI组(2.00±0.03mg/kg)(P〈0.01)。两组应用佩尔地平的平均药量和应用佩尔地平和司洛尔的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的两种丙酚静脉麻醉方案均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注射维拉米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80例,分南四组,每组20例。术终前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维拉米5mg(V组)、维拉米5mg复合芬太尼75μg(VF组)、芬太尼75μg(F组)或生理盐水10ml(N组)。病人出现明显疼痛时,开始施行PCIA。结果:四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VT组自硬膜外注药后至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为244±101min,明显持久于其它各组(P<0.01);F组的时间为185±78.5min,明显持久于V组和N组(P<0.01);V组与N组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注药4h后VF组PCIA用量显著少于其它各组(P<0.01),F组少于V组和N组,而V组与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8h、12h和24h后四组同PCIA的用药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维拉米,可明显减少PCIA的用药量;维拉米可显著延长和加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维拉帕米 硬膜外腔注射 术后镇痛 临床观察 子宫切除术 钙通道阻滞剂
  • 简介: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米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探讨维拉米不同剂量的效应。方法:将75例腹部手术后病人,根据不同的PCEA配方随机分为三组。Ⅰ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5μg/ml,不用维拉米;Ⅱ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5μg/ml+维拉米2.5mg(溶于0.9%盐水10ml),分别于术毕和术后10h经硬膜外导管单次缓慢注入。Ⅲ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维拉米5mg(用法同Ⅱ组)。结果:三组病人术后24hPCA用药量、镇痛评分及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维拉米用于硬膜外腔具有镇痛效应,可减少甚至取代芬太尼镇痛作用。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在脊髓水平上阻断生理性疼痛通路,这可能与干扰中枢正常感觉形成以及阻止中枢敏感化有关;适量的维拉米与局麻药合用,可较安全应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能加强或取代硬膜外腔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维拉帕米 钙通道阻滞剂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申的应用。方法:48例气管异物患儿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n=23)和静安丙酚麻醉(P组.n=25).比较麻醉诱导和苏醒的时间,术中循环呼吸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P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γ组(γ〈0.05),术中循环呼吸变化两组相似;麻醉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P组置镜呛咳例数明显少于γ组(P〈0.05);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组低于γ组(P〈0.05).结论:静安丙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 标签: 静安丙泊酚 气管异物 小儿
  • 简介:1.1资料与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短于1h者列为短小手术;长于1小时者列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开放上肢静脉通路两条,常规面罩吸氧4L/min。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短小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超短效心脑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司洛尔(esmolo1)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择期非心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n=28)、B(n=30)、C(n=30)三组。先静注芬太尼2μg/kg,面罩吸氧5min后,A、B、C三组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司洛尔1mg/kg和2mg/kg(于30~50秒注毕),随即静注2.5%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连续观察并记录病人入室、给芬太尼后5min、诱导后、插管后第1、2、3、4、5、6、7、8、9、10min时的SBP、DBP和HR。结果:①诱导后A、B和C三组SBP均显著下降(P<0.01),C组HR显著下降(P<0.01),其中4例下降至47~50bpm;②插管后,A、B、和C三组SBP分别上升29.81%(P<0.01)、18.86%(P<0.01)和3.69%,A、B两组HR分别上升24.48%(P<0.01)和12.98%(P<0.01),C组HR无改变。结论:国产司洛尔能有效地抑制窥喉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司洛尔1~1.5mg/kg用量可能较安全。

  • 标签: 艾司洛尔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临床观察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的作用,以及对异丙酚、瑞芬太尼的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丙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卡因(R)。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丙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丙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丙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期质量优,术后恢复期稳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硬膜外腔阻滞 胸腔内手术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麻醉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小于1h者定为短小手术,超过1h者定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P—F组先单次芬太尼0.83μm/kg和丙酚1.5mg/kg静脉注射,继以芬太尼0.013μm/(kg·min)和丙酚0.1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M—K组先单次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继以咪唑安定0.83μm/kg和氯胺酮0.025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丙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瑞芬太尼、丙酚对高血流动力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和血压控制。结果:麻醉效果好,麻醉手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易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循环剧烈波动发生率低,术毕病人苏醒及时、完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丙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使麻醉药物与血压控制融为一体、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高血流动力 麻醉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