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在普通医学高等教育中,是否开设《麻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是麻醉学界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关注的大问题。据此,作者们以我校2000级临床医疗专业430位大专学生为对象,针对《外科学基础——麻醉与复苏》8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8学时“麻醉与复苏”学习结束后,对麻醉学理论、

  • 标签: 医学高等教育 《麻醉学》 选修课 教学课程 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
  • 简介: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各医院科室建立相应的组织文化。本文主要讨论组织文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麻醉科应该建立何种组织文化模式。如何建立:认为组织文化无绝对的好坏之分,麻醉科在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中应因地制宜。

  • 标签: 麻醉 组织文化模式 影响因素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 标签: 芬太尼 局麻药 混合液 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丁卡因
  • 简介:目的:观察止血带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20例,应用止血带充气时间90min,分别在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氧后5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参数,包括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以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止血带放气后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即充气前值相比,均见显著性增高(P<0.05),血细胞压积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肢体长时间止血带充气后,可使血液趋于高粘度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 标签: 骨科手术 止血带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术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 标签: 血液稀释 全髋置换术 血液流变学 全身麻醉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