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考试前考生通常会出现一定的程度的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让考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有考试焦虑症状的人常常有一定的性格倾向,也有一定的外部应激性因素。化解考试焦虑,需要考生、家长共同努力。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有关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保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复习环境。必要时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辅以小剂量药物,有助于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

  • 标签: 考试 焦虑 考生 家长
  • 简介:摘要调查高三学生高考考前焦虑状况,为高三年级科学备考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建议。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对1112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进行调查,数据遵循统计原理进行统计与分析。高考前中、重度考试焦虑学生偏高,占总人数的35.05%,并存在男女生差异和文理科差异。结论高三学生高考考前焦虑问题严重,对这部分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尤为迫切和必要,应该引起我们高中学校领导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 标签: 高三学生 考前焦虑 辅导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集体催眠疗法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40例,治疗前后采用90项临床症状(SCL-90)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集体催眠治疗,40例学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量表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因子分明显减少.结论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措施之一。

  • 标签: 集体催眠 心理治疗 高考学生 应激障碍 人际关系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践,从工作组织、职责要求、保障过程等方面,突出总体保障与个性化保障相结合,阐述了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

  • 标签: 高考 医疗卫生保障 组织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乳腺腺样囊性癌(ACC),分析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形态、临床特点及ER、PR、Cerb-B2的表达及其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乳腺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大体观察及辅助检查。结果乳腺腺样囊性癌大体观察为界限较清楚的肿块;光学显微镜检查组织形态相似于涎腺的同型肿瘤,具有双相性组织形态特点,由腺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样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ER(-)、PR(-)、C-erbB-2(-)、E-cadherin(+)、Ki-67(20%+)、CD117(+)、Vim(+)、CD10(—);CK7、P63、S-100、calponin、P53部分细胞阳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预后好,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受累少见。

  • 标签: 乳腺腺样囊性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报道6例肿瘤患者继发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AML潜伏期分别为16年、4年、4年,其中2例随访48及10个月均处于缓解状态,另1例随访2个月死亡;1例MAL潜伏期为4年,随访18个月死亡;1例MDS潜伏期为2年,随访7个月死亡;1例ALL(ph阳性)潜伏期9年,随访15个月处于缓解状态。结论肿瘤患者采用烷化剂、蒽环类、紫杉醇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导致发生s-AML/s-MDS。部分药物累积剂量超过标准剂量时风险进一步提高。s-AML/s-MDS临床特点与原发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似,预后差。

  • 标签: 肿瘤 继发性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高颈段脊髓室管膜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累及高颈段脊髓的室管膜瘤1例,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该病例颈椎MRI平扫显示第1至5颈椎椎体水平脊髓内见条带状低T1WI、T2WI周围高信号、中间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颈2~4段脊髓肿块环状强化,计算机测量全部病变范围15.1×7.7×52.4mm,全麻下行脊髓内病变切除术,术中病理诊断为胶质瘤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结论该病例是室管膜瘤,手术宜选取有明显强化囊变的肿瘤全部切除。

  • 标签: 脊髓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囊性变神经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Miller-Fisher”“儿童”“抗GQ1b”为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6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此结合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2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5岁、2岁1月和6月5天。3例患儿为亚急性起病。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当感染、疫苗接种后出现共济失调等表现时应高度考虑;该3例病例首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步态不稳、饮水呛咳及双眼睑下垂;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饮水呛咳及四肢无力;主要神经系统体征为眼外肌麻痹、水平性眼震、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CSF)蛋白-细胞分离2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3例;抗GQ1b抗体阳性1例;头颅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例均予以人免疫球蛋白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有效缓解,3个月后随访3例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抗GQ1b抗体等检查可协助诊断。予以大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Miller-Fisher 综合征 抗GQ1b抗体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复发,1例拒绝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保留合理安全切缘可提高本病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鼻窦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临床治疗方案,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报告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复习中外相关文献,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诊治。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无特异性症状体征,MRI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周细胞瘤。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膜瘤,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肿瘤有残留或复发者可行放疗,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及远期预后影响不大。

  • 标签: 颅内 血管周细胞瘤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爆发性心肌炎病例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入院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立即收入重症医学科予一系列积极治疗,10天后予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18天后痊愈出院。结论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快,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高,部分患者存在复发。

  • 标签: 爆发性心肌炎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