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用于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潜血及白细胞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47.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38.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6.8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干化学分析 沉渣镜检 比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显微镜镜检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差异性,以引起对显微镜镜检的高度重视。方法对1300份尿液同时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尿沉渣检测,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作比较,寻找差异原因。结果两种方法红细胞敏感性(TP)97.6%,特异性(TN)93.0%,漏诊率(FN)2.4%,误诊率(FP)7.0%;白细胞敏感性(TP)84.3%,特异性(TN)98.3%,漏诊率(FN)15.7%,误诊率(FP)1.7%。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临床尿常规项目必须报告沉渣显微镜镜检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结合尿沉渣显微镜随机对250例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尿干化学分析检测与尿沉渣镜检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快速诊断尿液的首要诊断依据。但仍有许多因素的影响和使用不当将导致实验室结果的误差。影响临床诊断。特别尿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尿干化学分析检测 尿沉渣镜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化学分析仪以及传统手工法对于尿液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比。方法对498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分别应用化学分析仪和传统的显微镜手工法。对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以后,采用手工检测尿蛋白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较分析仪具有优势,采用分析仪检验红细胞的阳性率优于手工检测。结论在检测尿液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手工法同分析仪检测法联合起来,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临床治疗获得更加精确的依据。

  • 标签: 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显微镜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的符合度。方法对1500份门诊尿液在实验室常规条件下分别进行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有一定差异,在保证镜检的前提下,尿干化学法作为一种筛选试验。

  • 标签: 白细胞 红细胞 尿干化学 尿沉渣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的WBC、RBC。结果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检测尿液WBC、RBC的参照标准。在检测WBC时化学分析仪检测较显微镜检测检出率低,沉渣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测效果较为一致,在检测RBC时显微镜法比沉渣仪分析法对红细胞的检测率较高,总的来说,对于红细胞的检测显微镜检测比两种仪器检测检出率均高。结论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中的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只能最为过筛实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 标签: 干化学分析仪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 标签: 乳腺管状小叶癌 侵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500例进行尿常规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结果与影响因素。结果500份尿液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尿液检测,测定红细胞阳性率和白细胞阳性率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与尿液干化学分析相结合,可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 尿干化学分析仪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H-100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在尿常规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3例住院患者晨尿分别用UF-100、H-100和显微镜检测这三种方法对尿中红、白细胞进行分析。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与显微镜检出率较高,干化学分析低于前两者。结论这三种方法对红细胞检测敏感度略高于白细胞的敏感度。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干化学分析仪 相差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和显微镜镜检在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中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300份尿液样本随机分组,A组100份,采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B组100份,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C组100份,采用显微镜镜检。结果在尿红细胞检测中,使用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干化学分析

  • 标签: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镜检 红细胞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们选取301例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179例中风病合并鼾症的患者应用清热化痰汤进行治疗,并统计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方对中风病患者确有疗效,但在改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方面,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中药 中风病 鼾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老年性肺炎患者使用扶正清热化痰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8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患者至两组,Ⅰ组(n=34)接受常规治疗,Ⅱ组(n=34)在常规治疗下使用扶正清热化痰方温服,对比评估两组的肺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在总药效方面显著提高,在体温恢复正常、黄痰转白痰、咳嗽与气促消失时间方面显著缩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肺炎患者使用扶正清热化痰方治疗有显著的药效,且可促进患者相关肺炎症状及体征的恢复,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性肺炎 扶正清热化痰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X线钼靶摄影以及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并分析乳腺癌的影像学。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行切乳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并在手术后进行病理切片,同时将术后病理做本次研究的检查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乳腺癌35例,其中良性病变有25例;X线钼靶检查出34例乳腺癌,26例良性病变;CT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与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 CT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肿瘤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局部热化疗方法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7.5%,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切除术 局部热化疗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入学体检的120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患儿组,12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比较患儿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儿童的胸部正位片结果,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影像学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特异性,76.5%的患儿表现为单侧下叶肺部阴影,56.5%患儿肺部纹理增多。健康组儿童肺部仅5.0%出现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肺部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X线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3年12月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120例眼肌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最多,占40%(48/120),其次为海绵窦综合征20.8%(25/120),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0%(12/120),血管性眼肌麻痹10%(12/120),肿瘤性眼肌麻痹5.8%(7/120),外伤性眼肌麻痹4.2%(5/120),不明原因占3.3%(4/120)。病因不同预后不同。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临床特征,完善相关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危及生命,同时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眼肌麻痹 病因学 动脉瘤 动眼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