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抗菌药处方的具体情况进行点评,进一步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门诊2013年6月—2014年6月发放的684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点评对象,按照《处方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权威文献的相关要求,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作为参考依据,对684张抗菌药处方的规范性进行点评。结果共筛选出不合理处方432张,占比63.2%;其中书写不规范与用药不合理处方分别为374张(占比86.6%)、58张(占比13.4%)。结论门诊抗菌药处方不合理性较为常见,其中以处方书写不规范以及抗菌药使用不当居多,为进一步提高门诊抗菌药处方规范化,务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门诊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门诊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1年1~9月)及整治后(2012年1~9月)的门诊内科处方各6000张作比较,对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使用、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的门诊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40%,干预后下降到16.60%,下降了31.80%;不合理用药由干预前的23.03%下降到干预后的12.95%,下降了10.08%。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偏高,干预后大大降低;体现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诊 合理用药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为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药物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外挂报表,统计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份门急诊处方和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份抗菌药物的门急诊处方比例、住院患者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收入占比都有所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指标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我院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从而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给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3月份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患者,通过其病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方法、联合用药与科学用药等予以探究性分析。结果按照其疾病以与其所用抗菌药物评估有22例患者被接受了不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有1例患者用过少抗菌药物,有10例患者被过量使用抗菌药物,有2例患者被接受盲目使用“高档次抗菌药物”。结论加强媒体宣传,普及抗菌药物知识,增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生产流通环节的管理是解决抗菌药物滥用的根本举措之一。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状况 分析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医院儿科门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根据医院门诊药房数据库分析某院2013年儿科门诊病例,并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标准,将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的2013年儿科门诊病例428例,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为98.01%。其中儿科门诊明确感染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常见疾病的占84.34%,其中阿奇霉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西丁钠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病例数占51.3%。结论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及品种选择基本合理;联合用药频率普遍偏高;用药的频次及用量还需进一步规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为日后的临床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为12.3d±1.2d,治疗有效率为90.0%,治疗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为16.8d±2.8d,治疗有效率为50.0%,治疗满意度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应该根据抗菌药后效应来制定给药方案,并且融合抗菌药效学的特点,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来决定,才能得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时间 浓度 抗菌药 给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实效,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0年的75.75%明显降至2012年的33.86%。3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逐年增加,但其占药品消耗总金额比例小且较为稳定,临床使用主要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为主。主要存在问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较低。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水平有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整改提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本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6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药师是否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将163例患者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83.5%(71/85),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5.3%(81/85),平均住院时间为(11.4±2.3)d,非干预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57.6%(45/78),切口愈合优良率为82.1%(64/78),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能显著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普外科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鉴于目前临床中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日益严重,为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使医师更为规范合理的用药,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院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以及《2011-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前后3年也持续地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并取得了意义非凡的效果,现将相关的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抗菌药物 医院 合理使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240例肾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者共计228例,使用率高达95%,而在228例患者中,合理用药率则有待提高,仅为52.6%。结论对肾内科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但不合理用药问题亟需解决。

  • 标签: 肾内科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份到2013年12月份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00份,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等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用药指征不明确、疗程过长、剂量偏大、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等,通过措施干预,不合理用药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结论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相应的措施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减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钱湖丽园社区服务站患者共18325例,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18325例,使用抗菌药物5521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1951例,乡村医生不合理用药1787例,占不合理用药91.59%。结论钱湖丽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正。

  • 标签: 抗菌药物 乡村医生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医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建议门诊医生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合理的用药剂量,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一年门诊处方3815张,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进行统计。结果在3815张门诊处方中有1498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41.03%;应用抗菌药物共有7大类18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9.5%、26.9%、注射用青霉素占4.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7.1%、注射用阿奇霉素占2.2%。结论医生在为门诊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抗菌素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其疗效,而且,也要为患者的未来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们临床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产科剖腹产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随机选择我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剖腹产患者病例共308份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合理用药情况。结果30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其中DIU>1的有3种药物,DUI≤1的有7种;发生不合理用药例次数共65例次,其中适应症掌握不合理发生率为2.25%、药物选择不合理为0.97%、用药时机不合理为10.06%、用药剂量不合理为6.82%、联合用药不合理占2.60%。结论我院剖腹产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 标签: 剖腹产 抗菌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瘟败毒合剂的解热抗炎抗菌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清瘟败毒合剂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清瘟败毒合剂的抗炎作用。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清瘟败毒合剂对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清瘟败毒合剂对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P<0.05);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对清瘟败毒合剂均敏感。结论清瘟败毒合剂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均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 标签: 清瘟败毒合剂 解热 抗炎 抗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年间眼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持续干预和环节改进的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眼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每年间白内障手术归档病例进行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手术人员、手术记录、手术室等进行调查,使用表格式统计。结果统计调查出白内障植入晶体清洁手术3186例占同期眼科手术的60.06%,其中2008年423例,预防性抗菌素使用100%,2009年440例预防性抗菌素使用100%,2010年开始干预,528例预防性抗菌素使用80.2%,2011年480例预防使用抗菌素49.1%,2012年622例,2013年696例,预防使用抗菌素使用率0%,无感染病例。结论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是清洁手术,经过几年不断的感控干预和持续改进,包括医务人员和病人手卫生,术前抗菌沐浴,消毒隔离,层流手术室使用,手术切口变小,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手术中冲洗液的改进,缩短住院日,术前滴外用眼药,使白内障手术预防性抗菌素使用逐年明显下降,直至2012年后围手术期再无抗菌素预防性使用,且无感染。

  • 标签: 白内障 围手术期 干预改进 抗菌素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11%,24h内停药的占59.01%,48h内停药的占15.19%,72h内停药的占11.66%,大于72小时停药的占14.13%。无联合用药情况。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有5大类,共9个品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一代头孢菌素(五水头孢唑林)。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需加强管理,合理用药。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