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多见的心律失常,通常是老年人或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型心房颤动严重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甚至发生脑栓塞以及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和左收缩功能均正常的心房颤动(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血脂水平和左收缩功能均正常的64例A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共4周)和常规对照组(各32例),另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f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f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其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脂水平尚无显著变化,但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已有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均<0.05),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有更进一步显著降低(P均<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和左收缩功能均正常的Af患者同样存在着炎症反应,Af患者在不伴有心力衰竭时也可以引起NT-proBN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的同时还能降低Af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且不依赖于其调脂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炎症因子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苏预麻醉在麻醉科流程优化管理通道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手术麻醉不同分区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优化组(A组)与传统组(B组),对比二组手术开始时间正点、大手术、躁动发生、接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停留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开始时间正点、接台手术时间、躁动发生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大手术以及术后恢复停留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苏预麻醉,能有效提高手术利用率,并在麻醉科流程优化管理通道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复苏室预麻醉 流程优化管理 快通道化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房颤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和专家讲座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减少致残,死亡

  • 标签: 药物控制 手术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94例收缩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地高辛合用美托洛尔组(治疗组)47例,地高辛组(对照组)47例。入选患者病情不稳定者先予静脉应用药物以改善心功能,病情稳定者常规使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肠溶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地高辛(0.125mg/d)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待患者无液体潴留、体质量恒定后加美托洛尔12.5-75mg/d,再予维持量并观察12周。2组均于入选时及治疗第12周末做12导联心电图测静息时心室,6min步行试验测活动后心室,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左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100.0%vs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静息心室、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运动后心室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能控制房颤伴心衰患者的心室,显著改善心室功能且安全性好。

  • 标签: 美托洛尔 地高辛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包装缺陷,以保证包装质量,方便临床使用,保证病人安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包装缺陷进行调查分析,寻找真因、设定目标及衡量指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及标准化。结果消毒供应包装缺陷由1%降至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了包装缺陷,保证了病人安全,而且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明显提升。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室 包装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优质组予以优质手术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予以一般护理服务。结果肺部感染优质组患者术后未见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为0.00%;常规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7例,肺部感染23.33%。优质组患者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优质手术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预防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后肺部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如何在手术和供应器械交接问题中发挥优良作用。方法选取7人构成一个品管圈,针对手术和供应之间器械供应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合作商讨相应的改进举措。结果经过品管圈的分析讨论并制定实施改进举措后,2013年第二季度的器械交接差错相比第一季度降低了18.3%。结论品管圈的设立,有效的解决了手术和供应器械交接中存在的不良问题,降低了交接差错,提高了医用器械清点的准确,保障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增强了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供应室 器械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我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200名,通过随机系统将200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手术护理,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感染发生(4%)、护理满意度评分(95.17±2.4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感染的发生(13%)、护理满意度评分(84.74±5.2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我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患者,为期实施手术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可在相关科室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感染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输液输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2015年8月至12月实施风险护理的100例输液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输液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滴速不合理、输液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减少输液输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护理 输液室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的探讨了在手术,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肺内感染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因各种疾病需要手术患者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并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31例患者。比较两组在术后发生肺内感染的例数,并对其肺内感染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肺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高综合护理的干预,有利于降低肺内感染,同时提升手术的护理质量,值得在医院的手术科室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肺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透抗凝剂使用规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血透10名护士自愿组成“护肾圈”,确立以“提高血透抗凝剂使用规范”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透抗凝剂使用规范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抗凝剂使用规范(93%)较活动前(78%)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血透抗凝剂使用规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规范使用抗凝剂意识,降低了护理风险。

  • 标签: 品管圈 抗凝剂 使用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小儿输液护理满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从本院门诊小儿输液选择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常规护理;另选择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输液患儿采取优质的护理进行干预,可改善患儿护理的总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与护理的不断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输液室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教育对重症监护病房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某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前(2012.01-2012.07)、后(2012.10-2013.04)两段时间内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加强手卫生教育后该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医院感染发生较前均无改善。结论仅通过加强手卫生教育不能降低重症监护室内医院感染发生,需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等手卫生干预措施。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自我院实行手术护理干预以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实施手术护理干预之前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护理干预后,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也逐渐上升,更是提高了我院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手术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以期为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术后插管患者1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插管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很好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肺部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81例手术患者,以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干预组(41例,展开手术护理干预),参照组(40例,展开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护理满意度展开比对。结果干预组2例(4.88%)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参照组8例(20.0%)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组间比对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手术患者予以手术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推荐采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术后肺部感染率
  • 简介:摘要房颤作为临床工作中一类发病较高的心律失常,容易合并包括血栓栓塞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治疗方法各异,较为常见的治疗策略包括了药物以及非药物两种类型,其中非药物治疗的类型包括了外科迷宫术、射频消融术、起搏治疗术等等,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现针对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相关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从而为房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房颤 治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