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电子显微镜图像观察到的微小的病毒、细胞超微结构为黑白的灰度图片。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技术,使得"用电子显微镜拍彩照"成为可能。他们用特殊染料标记样品,得到了多色的电子显微镜成像。在过去,光学显微镜带领着人们第一次走进了肉眼不可辨别的微观世界,微生物和各种生命体内的微观结构开始为人所知。

  • 标签: 电子显微镜 细胞超微结构 微观结构 加利福尼亚 光学显微镜 图像观察
  • 简介: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故障现象也各有其特点。但从维修角度而言,排除故障也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又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就可迅速地判断出故障原因,进而有效地将故障予以排除。笔者对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维修技术进行了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介绍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检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医用电子仪器 维修 故障 检测方法
  • 简介:检测细胞空气消毒的效果。使用甲醛熏蒸法和紫外线照射法对同等的细胞培养进行消毒,用平板暴露法检测消毒前后空气中的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甲醛熏蒸法菌落数由消毒前的216.67(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61.11(cfu/cm3);紫外线照射法菌落数由消毒前的202.78(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100。00(cfu/cm3),二者均P〈0.01。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且甲醛熏蒸法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法.P〈0.05。

  • 标签: 甲醛 紫外线 空气消毒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在未来医生将使用“电子鼻”有效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这项电子技术是基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嗅觉系统而成功研制的,该研究是在近日欧联盟信息社会技术项目会议上公布的。

  • 标签: 电子鼻 疾病 患者 诊断 医生 嗅闻
  • 简介:2009年8月4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的通知,继续落实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意见》表示,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以实现医疗过程监管,须记录医疗机构历次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摘要信息等内容,从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 标签: 电子病历 医疗费用 看病难 卫生部 病历记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0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7野均分(0°、52°、104°、156°、208°、260°、310°7个角度)进行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计算,获取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时叶片位移偏移、射野通过率,并将EPID归零野验证结果与PTW电离矩阵归零野验证的射野通过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PID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获得的叶片偏移1mm以内百分比数值的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在208°、260°及310°3个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野验证通过率在0°、5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4°、156°、208°、260°、3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D归零野验证时获得的射野通过率与PTW电离矩阵的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应用于调强计划的验证。

  • 标签: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 简介:小腿骨折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状态下常见的多发伤,且常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多伴有小腿骨筋膜综合征,我院自2010~2013年收治此类病例21例,皆早期行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骨折行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取得了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小腿闭合性骨折,男18例,女3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骨折部位上中段10例,中下段11例。受

  • 标签: 小腿骨折 VSD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固定支架治疗 有限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2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leftmainartery,LM)及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LAD)、左旋支(leftcircumflexartery,LCx)、右冠脉(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10段血管,由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168段血管进行分析,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147段(87.50%)EBA能够清楚显像,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95.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91.67%和58.33%,LCx近段和中段为91.67%、79.17%,而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如果以>5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3.33%和92.13%,其中LM是100.00%和95.65%,LAD近段是100.00%和75.00%,LAD中段是82.35%和66.67%,RCA近段是80.00%和71.43%,RCA中段是50.00%和100.00%,LCx近段是75.00%和90.00%,LCx中段是33.33%和28.57%.结论EBA是一种无创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它对LM及LAD近段和中段狭窄诊断的准确性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筛选或疗效随访的监测手段.

  • 标签: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结果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据WinklerPA2017年12月6日(Nature,2017Dec6.doi:10.1038/nature24674)报道,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VanAndelResearchInstitute,VARI)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潜在药物靶点的原子水平结构,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卒中和外伤性脑损伤等疾病的新型疗法。

  • 标签: TRPM4 电子显微镜 超家族 外伤性脑损伤 结构域
  • 简介: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单髁假体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病人所有检验单配套所需的采血管、尿瓶等耗材总数的计算机自动化判断并将该部分费用可计到检验费用中。方法以天津市海河医院为例,对所有检验单进行"分堆组合",将可共用一个标本容器的检验单划为一"堆",医生开单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判断哪些单子可以共用一个标本容器,进而生成配套所需管、瓶等耗材的总数量并计费。结果应用该模式,可大大优化医院流程,省去人工判断管、瓶等耗材总数的工作量,计费准确无误,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病人就医的活动路径,严格避免由于需补计采血管等费用而产生的二次缴费。结论在实现医院管理计算机化的同时,如能将人的逻辑思维编写到程序中,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 标签: 门诊实验室检查 采血管 尿瓶 分堆组合 自动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