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推拿治疗落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选择7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39),动推拿治疗,对照组(n=39),常规推拿,比较两组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低(P

  • 标签: 动伸推拿 落枕 治疗效果 VAS评分
  • 简介:目的对单一丛麻醉、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06例,术中采用单一丛麻醉方式的53例纳入对照组,利用颈丛联合麻醉的5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同时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8.11%(52/53)优于对照组75.47%(40/53),对比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对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证明体征的稳定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单一臂丛麻醉 颈臂丛联合麻醉 锁骨骨折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超声下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肱骨远端骨折病人,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在超声导向下行丛神经阻断,观察组超声引导下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2组在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副作用较小(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手术获得的镇痛效益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膝关节及肌力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防治膝关节过的效果。结果:康复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过次数均较比康复训练前减少,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过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防治膝关节过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步态训练系统 膝关节过伸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伸展位止血法在静脉采血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在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研究组出血、肿胀、淤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静脉采血的患者,应用伸展位止血法,可以预防出血、肿胀、淤斑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臂伸展位止血法 静脉采血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神经刺激仪定位 单独应用以及联合 超声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 30 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神经刺激仪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更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的疗效。方法 用2%利多卡因10ml行丛神经阻滞麻醉,行手法大推拿,中频电疗与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5例患者一个疗程治愈者 14例,两个疗程治愈者1例,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 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过程短,治愈率高,费用低。

  • 标签: 肩凝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大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儿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常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实验组给予腋路丛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以及麻醉后1min、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小儿实施丛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丛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