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冠状静脉窦型、上腔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等,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目的讨论房间隔缺损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中小型缺损且年龄较小者可先行内科处理,无自然闭合可能者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4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施行全方位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规范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胀瘤(AS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ASA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主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双房切面膨胀瘤的形态学特征。结果21例ASA患者的房间隔卵圆窝处变薄,呈“弧形”或“半环形”向一侧心房膨出,膨出幅度11~21.5mm,基底部直径15.5~40mm。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ASA特异性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房间隔膨胀瘤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5天后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功率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心房间隔缺损的放射线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心房间隔缺损患者42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放射线方法进行诊断,将放射线法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放射线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放射性方法诊断有41例患者诊断为心房间缺损,最终临床确诊42例,准确率97.62%;放射线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确诊结果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放射线诊断方法的诊断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心房间隔缺损 放射线诊断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新生儿房间隔膨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4例NAS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统计房间隔膨出瘤的平均基底宽,平均膨出高度等。结果14例患儿房间隔膨出瘤平均基底宽9.6±1.0mm;平均膨出高度约为7.8±1.3mm。I型房间隔膨出瘤有12例,为局限性房间隔膨出瘤;2型房间隔膨出瘤有2例,为弥散性房间隔膨出瘤,表现为整个房间隔回声减弱,可见筛孔样瘤体。彩色多普勒可见4例患儿穿存在房间隔膈血流(I型2例,II型2例),均为左向右的红色穿膈分流信号。结论心脏彩超可以准确的诊断新生儿房间隔膨出瘤,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房间隔膨出瘤瘤体内容易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脱落后易造成血栓栓塞。巨大的房间隔膨出瘤也可以造成心室流出道的梗阻,因此早期诊断心房膨出瘤十分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房间隔膨出瘤,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体会。方法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笔者医院对15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经右前胸微创切口,术中使用特殊的输送鞘管,将封堵伞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结果150例封堵成功,7例转为外科修补;18例围手术期出现心律失常,5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大量积液。随访1-2年,无封堵伞移位、无残余漏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外科封堵技术 微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4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5.6±12.3)岁,术中超声引导和检测封堵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即刻、5天、3月、6月、1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3例(92.8%)ASD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即刻、5天、3月、6月、1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7.7%)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患者在心脏超声检查时缺损的前缘径<5mm,封堵失败。结论经导管植入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对3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进行的正确、系统的护理,使手术成功率提高、风险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减少。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2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定适合封堵术,并进一步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3d和1mo、3mo,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正常,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术成功率为100%。结论TTE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的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及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分析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配合措施。结果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顺利的完成了修补术,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有助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顺利进行及成功。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在心内科临床中,左侧旁道的常规经典消融途径主要由两种,经动脉逆性途径在二尖瓣环心室侧或心房侧标测消融和穿房间隔途径,为了评价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但两者孰优孰劣,国内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在消融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生发生率上对两种消融途径行对比研究,目的在统计学基础上给予结论。

  • 标签: 穿刺房间隔途径 经动脉途径 消融 左侧旁道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3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33例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因ASD过小导管无法通过放齐手术。结论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 标签: 超声心电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多发孔房间隔缺损(MA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5例MASD。结果:35例MASD均经手术确诊,其中漏诊、误诊11例,诊断正确率68.6%(24/35)。结论: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多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发孔房间隔缺损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

  • 标签: 成人房间隔缺损 心内直视术 心律失常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