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笔者于数月前,得观友人祖传端砚一方。其石质坚密细润,形制古雅可喜,摩挲谛视,实端中上品。砚为六边形异型砚,六个边长分别为:上斜边长3厘米,下斜边长4厘米,上边长11.7厘米,下边长10.7厘米,左边长16.7厘米,右边长16.3厘米,整方砚呈长方平行斜六边形。

  • 标签: 杨继盛 明代 六边形 边长 形制
  • 简介:宋交熙宁之战是宋神宗熙宁年闻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交趾)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时任广西兵马都监的张守节出师不利,战死沙场,但传世文献众口一词,说其畏敌怯战,1984年张守节墓志在西安出土,其志文所披露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对探讨熙宁之战前的北宋广西防御体系很有帮助。

  • 标签: 北宋 张守节 墓志 交趾 熙宁之战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由著名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何秋清考证发人曾定居吉林省辉河流域以来,近人陈汉章等相继研究并著文认同,郭沫若等则以发人即貊人或秽人而否定了发人的存在。其研究成果散见于《王会篇笺释》、《周书后案》、《管子集校》等书中。国外也有同样的分歧意见。拙文将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略抒己见,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发族源 发文化 吉林 辉发河流域
  • 简介:容城杨盛抗疏批鳞事传千古,忠肝义胆,历来为官宦士子的典范。他在死牢中写的《年谱》卷“自叙平生四十年险阻艰难,历历纸上”,读之使人无不动容落泪。其书法瘦硬,落笔纵横,笔笔挟风霜,字字摄神鬼,凛然之气直穿纸背,“直与颜鲁公《争坐位》、《祭侄文》各帖同宝贵”。从古至今,此卷一直深藏秘阁,有幸见到者寥寥,见到者又通读全文者则少之又少。本文首次刊布了全文与题记,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了考略。

  • 标签: 明代 杨继盛 自书年谱卷 考略
  • 简介:南宋邓椿的《画》是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 标签: 宋徽宗 画继 邓椿
  • 简介:近几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在西安市长安区紫薇田园都市清理了一批唐墓,陆续出土了一些妇女饰,其中有镂空鎏金花鸟纹银钗、银钗、鎏金花铜簪及散落的鎏金铜饰残片等。为了解当时的制作工艺及技术,对其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金相显微结构分析(SEM)。分析表明:1、2、5、6、7、8号样皆为银铜合金,3、4号样为铜合金;1、5、6、7、8号样的金相结构表现为重压冷锻组织,2、3号为退火组织。此项分析可为科学分析资料较少的金银器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鎏金银钗 银钗 鎏金铜饰 能谱分析 金相分析 工艺研究
  • 简介:湖北随州师范墓地位于随州义地岗墓群北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为配合基建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勘探发掘了14座东周时期的墓葬。从随葬器物组合、形态特征等推断这批墓葬为战国中晚期楚墓。本次发掘为研究鄂北地区中小型楚墓,了解义地岗墓群的变迁及曾楚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 标签: 随州师范墓地 义地岗墓群 楚墓 战国中晚期 曾楚关系
  • 简介: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西北方向一处面积巨大的邦墓地,200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发掘了14座铜器墓,多数配有车马坑,其中3座墓铜器得以保留。这些铜器,从器型及纹饰来看有演变关系,对认识铁岭墓地的年代跨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墓葬 发掘 春秋晚期
  • 简介:北宋后期,西北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北宋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冲突,而北宋朝廷的西北边策也在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时期发生了数度的变化。仅在宋徽宗主政时期,西北边策就经历了弃守湟鄯,到述开拓的转变。

  • 标签: 宋徽宗 西北 湟鄯
  • 简介:叶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的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代曾侯墓,年代为西周早期。墓中出土的2块随葬铜锭,经检测铜含量达98%以上,这是全国西周墓地的一次极重要发现,可证明西周早期的曾国已有了独立的青铜冶炼业,同时对研究汉东方国铜料来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 标签: 叶家山墓地 曾侯 西周早期 铜锭 青铜冶炼业
  • 简介:巫山土城坡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旧县城原巫峡镇巫山中学校园内,2004年8—12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共布5×5米探方92个,发掘面积2576平方米(包括扩方面积)。清理战国时期到东汉时期墓葬77座,晋代至清代墓葬9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本简报选择从战国到东汉时期保存比较好、内涵相对丰富典型的10座墓葬,进行归纳介绍。

  • 标签: 重庆 巫山 土城坡墓地 战国到东汉时期墓葬
  • 简介:荆州高台秦汉墓地又发现一座西汉墓,出土了9块木牍,记录了一笔两次收钱账目,可能为收费账簿。

  • 标签: 荆州 高台墓地 木牍 账簿
  • 简介:叶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的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 标签: 叶家山 M107 铭文 西宫
  • 简介:郧县上宝盖遗址2010年度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揭露了大面积瓦片堆积,其中出土的“鍚倉”封泥为探讨汉代锡县地望问题、研究汉水流域城镇建制变迁提供了新线索。同时此次发掘也发现了少量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期文化遗存。

  • 标签: 上宝盖遗址 2010年度 汉代 瓦片堆积 鍚倉
  • 简介:2001年在南阳市一中新校址清理古代墓葬448座,在M189中出土1件用黑色黏合剂粘接修复的瓷碗,这在南阳东汉墓中首次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釉陶及黏合剂的检测,样品经EDXRF检测,发现瓷碗为铅釉陶,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而黑色黏合剂经红外分析表明,不是蛋白质和糖类,而与大漆或生漆较为接近。

  • 标签: 南阳市 东汉墓 黏合剂
  • 简介:2007年9月~2008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双河镇基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发掘,清理了一批年代为秦至两汉时期的墓葬。其中M3年代为西汉晚期,为一座积石积炭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铅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

  • 标签: 浙川县 双河镇基地 积石积炭基 西汉晚期
  • 简介:孔子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贡献,是学术界争论最少的一个问题,而且至今仍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垂青。这说明孔子的教法理论必有较多的科学因素,才使得它在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史上处于常青的地位。

  • 标签: 孔子 教学方法 相似诱导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思想
  • 简介:本文对殷墟近十年掘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总结了在道路、手工业、家族墓地、实验考古以及传统殷墟外围考古发掘取得的新成果,认为这些新收获对于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殷墟文化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对未来十年殷墟发掘与研究提出几点建议,期望殷墟得到更好地保护与研究。

  • 标签: 殷墟 回顾 新收获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