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1935年夏,当著名剧作家夏衍听到聂耳不幸逝世的消息后,曾发表了如下充满感情的名言:他真像暴风雨前的一只海燕,骤然而来,倏然而去,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这短短的三四年中,用他豪迈明快、充满信心的歌声,对亿万受难的中国人民,表达了他对革命暴风雨的预感.

  • 标签: 聂耳 剧作家 夏衍 逝世 诞辰
  • 简介:<正>民乐系研究生胡志平、张志远,音乐学系研究生周耘、李兴梧,理论作曲系研究生张巍、冯广映分别于6月18、19、20日在院编钟陈列室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师从于史新民副教授的二胡专业研究生胡志平的论文《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从中国艺术意境之美学思想入手来探究二胡艺术意境的创造,这对于拓展二胡

  • 标签: 专业研究 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 副教授 研究生 二胡演奏艺术
  • 简介: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汉剧音乐研究的论文及专著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作者根据研究内容将其分为声腔吏、音乐形态、创作发展、表演艺术特色、艺人传记、方志集成等几个方面,并根据学习心得提出了几个前人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如:汉剧的现状、汉剧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汉剧等。

  • 标签: 汉剧 传统音乐 综述 现状 发展
  • 简介:近15年来国内作曲创作实践和技术理论形态研究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现象,使得研究方法在继承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又有了相当的发展.本文以"实证、思辨及逻辑体系化"、"数理逻辑"、"西方现代音乐体系"、"比较研究"、"其它学科理论的交叉研究"五类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其目的在于,明晰地了解和思考现代音乐研究和分析的现状及思维方式,促进深化研究,也希望通过理论研究直接对创作实践产生影响.

  • 标签: 作曲技术理论 研究方法 音乐形态
  • 简介:本文真实记述了2002岁末在京召开的马思聪学术研讨会.该会对马思聪的重要界定:1.他具有特立独行的人格及品行;2.他对建立中国小提琴学派,既有筚路蓝缕之功,也有深入、丰富的思考;3.他的小提琴教学,极具特色,并对学生提出形象、心理、物理甚至性格等各方面的细致要求;4.他部分声乐及器乐创作,既具个性,又富色彩;5.他虽主要从事创作及演奏,但对表演的真善美合一、民族音乐的继承及中国新音乐路向,有独特的理论阐述.会议除公露了大量马思聪新的研究史料外,还呼吁:尽快将马思聪作品的乐谱、相关音响及著述等一切资料予以重新订正、出版并尽早举行国际马思聪小提琴比赛.

  • 标签: 马思聪 学术研讨会 2002年 人格 小提琴家 小提琴教学
  • 简介:在鲁艺诞辰八十周年之际,仅以此文追思党的好干部、我的父亲高梦柯。家父1928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94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鲁艺宣传干事、东北音专人事科长、办公室主任;沈阳音乐学院党、院办主任、教务处长、附中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 标签: 诞辰 父亲 干部 办公室主任 纪念 音乐学院
  • 简介:贺绿汀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性和复杂性的历史大剧,“贺吕之争”贯穿始终,这不仅是两个人的戏剧。其内涵亦非单纯用“学院派”与“救亡派”的复杂纠葛所能概括,但它却是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生动缩影,由此铸就了贺绿汀精神。在当代条件下,无论对上音还是对中国乐坛,贺绿汀精神都是永远的宝藏,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贺绿汀精神 上音 中国乐坛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音乐形态的理论研究从“基础理论与教学”、“音乐技术形态”,“技术发展史”、“作曲家及作品个案”、“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五个方面进行了音乐形态研究的梳理,涉及的研究对象非常宽泛,除了基础理论的传统作曲技术外,还对音高体系、。旋律学、节奏学、电子音乐、技术发展史、作曲家个性化技术现象、综合音乐技术分析、中国音乐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规纳。本文的梳理目的在于了解近15年来国内作曲实践和技术理论形态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启发创作实践和音乐形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音乐形态研究》 作曲家 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