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葫芦到陶器、葫芦崇拜到葫芦仙境、洪水神话的生殖意象、葫芦文化圈等4个方面对中国葫芦文化作了人类的审视和解读。

  • 标签: 中国 葫芦文化 人类学
  • 简介:伊万·勃拉迪主编的《人类诗论》的第十章题为《寻求经验——评斯坦利·戴蒙的人类诗作》,乃是诗人丹·罗斯(DanRose)阅读了人类家兼诗人戴蒙(StanleyDiamond)的第一本诗作《图腾集》(1982年)后,在采访他的基础上写就的书评。全文共两节,第一节标题为“环境”,这里选择的是第二节,中译文的正题是原来的小节标题。前此,我俩曾经译出伊万·勃拉迪为这第十章加的按语(“诗:探索人类作品的表现手法”,刊载于《诗探索》1996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勃拉迪十分精辟地指出:“看来认识他者与永远无法成为他者的矛盾是不能用科学来详尽解释的。”我们以为,不论对于比较文学还是人类,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始终是个焦点,上面这样一种认识论和观察视角都是很值得重视的。

  • 标签: 诗论 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 1996年 人类学家
  • 简介:戏剧人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自己的学术理论构架,也有新的研究方法.它常常与那些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事项联系在一起,并对人类生活、生产发生着作用.同时,由于新方法的介入,也使戏剧研究产生新的成果.

  • 标签: 戏剧 人类学 文化
  • 简介:<正>按照时下流行的观念,“人类是对人类群体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的科学。它是以人类群体间的共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并加以描述、分析、解释的独立学科。它不仅对人类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研究,而且对生活在地球上每个角落、各种自然环境的人类

  • 标签: 人类学 文化概念 文化精神 象征符号 当代人类学 人类群体
  • 简介: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艺术人类只是一门研究原始艺术或少数民族艺术的学问,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作为艺术人类的研究来说,其研究视野和眼光相对于一般的艺术研究来说,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艺术人类的话,它对艺术的研究视野就更加开阔,开阔到超越我们以往世界艺术史中所描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范围。也就是说,

  • 标签: 人类学研究 当代价值 艺术人类学 少数民族艺术 研究视野 艺术学研究
  • 简介:黄一瀚的“卡通一代”的最突出的意义和特点是:他第一次以装置艺术的方式介入当即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我这儿的“日常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指在这种生活语境中,直接完成人的社会再生产。黄一瀚的“卡通一代”正是站在南中国的这块市场经济发展最为健全的土地上,率先表达了在中国传统亘古未有的商业化浪潮中人的再生产的人类忧患。

  • 标签: 卡通 大众文化 人类学 日常生活 快餐文化 自然母体
  • 简介:舞蹈号称艺术之母。它是以人类特有的生理体质为基础,在音乐、服装、道具、灯光等营造的氛围中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类文化的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具体来说舞蹈又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融合在某一民族集团的社会生活中,是那一族群独特的人体叙事。严格讲只有人类才拥有舞蹈,其他任何动物包括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舞蹈。

  • 标签: 舞蹈艺术 人类学 肢体语言 社会生活 生理体质
  • 简介:电子媒介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往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界已被媒介新环境所取代,并占据了优先地位,"自然"似乎成为我们技术的内容.当今的文化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向,从传统意义下的文化,即民族性、地域性、历史继承的根性文化,向超越民族边界、地域封闭,即一种非历史性的、全球性的、融合开放性的媒介文化转移.大众传媒时代,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距离消失;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消失;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一切都和商品化、大众消费联系在一起.这时的文化艺术完全是消费社会的一部分.

  • 标签: 高雅文化 “自然” 消失 精英文化 消费社会 超越
  • 简介:<正>一壮族人类起源神话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且都与创世女神姆六甲有关。“姆六甲”是壮语译音,意为六甲妈妈。相传远古时,宇宙间旋转着一团大气,渐渐变为一个圆蛋,内有三个蛋黄。后来,圆蛋突然爆裂成三片,化作天空、大地和地底,并从大地上长出一朵花儿,这朵花儿一开,便长出一个女人,这就是壮族的始祖姆六甲。这则神话事实上就是壮族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终极答案:花儿生人。这种说法并非绝无仅有。据报道,卫拉特蒙古族神话中

  • 标签: 人类起源神话 壮族神话 汉族 各民族 壮族先民 花儿
  • 简介:最早地,从五代两宋始,由于画家的参与,书画雅集逐渐步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翻检一下绘画史的零星记录:宋朝的王诜、李公麟、元朝的赵孟頫、曹知白,明朝的沈周、清朝的金农、郑燮等等,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书画集会热衷的组织者或参与者。另外不少文化胜地如西园、玉山所、小玲珑山馆、兰亭、豫园等等,也都曾留有画家文士的身影。还有举不胜举的与这些集会有关的画作,如《西园雅集图》(李公麟)、《兰蕙梅菊图》(赵孟頫、高克恭)、《雅集图卷》(陈洪绶)、《桐华庵集胜图》(郑燮、华岩等)……画家集会确实是中国绘画史上颇为抢眼的一道风景线。

  • 标签: 画家 赵孟頫 画学 画集 画作 中国绘画史
  • 简介:<正>一不知什么时代、什么原因,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的古老祖先分成不同的种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就象今天地球上的人类不知道其他星球上智慧生物的存在一样。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他们在繁殖后代的同时,也继承着

  • 标签: 文字 女性文明 种族 人类文明 地球上的人 妇女们
  • 简介:红山文化中玉鸟图像在整个东夷地区数量最多,体现了高度的集体宗教、礼仪等意识,证明了《山海经》等古籍文献中神话传说部分史料的可靠性。鸟图像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美术的审美、造型等问题,从体量上考虑更主要的是礼仪活动。这是源于宗教的意识转化为礼仪的活动。随后逐渐形成了带有强烈宗教意识的独立审美观念,构成了一种风格基本一致又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鸟图像的造型样式,显示了红山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红山文化 玉鸟 东夷 太阳神鸟
  • 简介:<正>一、艺术至境三美神“至境”一词,不见于新版《辞源》,其实前人已经把它创造出来。清人叶燮在《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 标签: 艺术至境 基本形态 《辞源》 不可解 叶燮 意象论
  • 简介:面钸艺术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陕西/黄笙闻出几平方厘米的小小脸面,共有五官与七窍,却能以肌肉结构的部局不同与皮肤颜色的深浅差异,形成千人千面、万尊万容的奇妙景观,令人不能不叹服造物主的高超技能。然而,具有高等智能的人类,却并不满足于这种自然景观。他们...

  • 标签: 面具 人类社会 氏族部落 演进 图腾艺术 母系制
  • 简介:<正>“物物,不物于物。”也就是说要以物为物,不要被外物所奴役。这是2000多年前道家提出的观点。在我国刚刚进入人类历史上另一个文明社会——奴隶社会时,老庄以其睿智的眼光看到,文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方便和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它束缚了人精神上的自由,使人受到外物的奴役。历史的车轮滚过了2000多年,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即将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人类在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又有多少呢?当今世界物质文明发达的美国于1988年向世人推出了影片《雨人》,它娓娓道来,却向数字化时代的人敲响了警钟,对反对人类整体的异化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 标签: 《雨人》 内涵 美国电影 剧情 人物形象 艺术评论
  • 简介:寿命延长──人到70不稀奇  1900年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地球变小──突破地空的约束  在20世纪,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嫦娥奔月”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望。航天飞机不断往返于地面与太空之间。在过去100多年里,无线电波、网络技术等肉眼似乎无法观察到的发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网络已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只要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出去的电子贺卡。人们竞相把各种信息以适当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全世界正在构筑一个“数字地球”。D劳动立自──人类的双手被解放l洗衣机从诞生到发展的90多年历史,就是妇女从l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被逐步解放的历史。77年前发明的l电冰箱已经融人现代数字技术,有了”大...

  • 标签: 人类生活 改变人类 梦想成真科技
  • 简介:尝读屈大夫“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二句,觉图画之事,亦於此二者,不可缺一。内美需天性与修持兼济而成,今挟此天性者多不乏人,然能恒心修持者不多见。盖时势夺人,功利中见浮躁,一旦失之于流,终难人道。“修能”一事需立于内美之中,而不能独善其外,无内美以充,即悬梁剌股,终亦为散才,难当大用。余於画事,得之有三:读书、读画、写生是也。此观点非我之

  • 标签: 画学 内美 新文人画 修能 中国画 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