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政法成人高校的古代汉语教学中,把古代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的语体文,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用来考察学生阅读古代文言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掌握古代文言能力的重要方式。翻译,就是根据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把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

  • 标签: 古文今译 古代文言文 语言文字 思想内容 若干问题 文言文翻译
  • 简介:一、新见吕簋与“吕王作刑”《吕刑》为今文《尚书》中的重要篇章,在传世先秦古籍中曾被称引过16次,是探讨西周法制状况的基本资料。然而针对《吕刑》的版本流传和字词含义,历代经师分歧很大,争论颇多。近年来先秦金文、简牍新资料不断涌现,其中很多可参证《吕刑》中的有关内容,并发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本文以新公布的吕簋铭文为据,对聚讼已久的“吕王作刑”文句试加考释。《吕刑》首句日“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以此交待《吕刑》的制作背景。

  • 标签: 古代法律 古文献 《吕刑》 今文《尚书》 先秦古籍 版本流传
  • 简介:古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通过古文字可以窥测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及其特征。远古礼仪规则包括戎礼、耦礼、冠礼、婚礼、丧礼、尸礼、讼礼,其分别意味着战争之礼、相见之礼、成人之礼、合欢之礼、弔亲之礼、祭祖之礼及听其有矢的法文化意向。这些礼节、仪式和规则都来源于远古的风俗习惯,正是风俗习惯所架构的生活世界才是法文化乃至一切文化真正的发源地。

  • 标签: 礼仁 相人耦 明夷
  • 简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6月29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补充规定》是基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文物保护法》关于“私自挖掘古文化古遗址、古墓葬的,以盗窃论处”的规定所作的修改而对刑法作出的补充。由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一个新确立的罪名,《补充规定》亦未对其作出具体解释,因此,在实践中,对本罪的理解有一些分歧,在案件处理上也容易发生争议。下面,笔者拟就本罪及有关问题作简要论述。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犯罪构成1、从《补充规定》来看,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达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2、本罪侵犯

  • 标签: 盗掘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学价值 珍贵文物 补充规定
  • 简介:古文点校”虽然可以体现点校者的选择与判断,并形成智力成果,但点校的目的是复原古文原意,而非刻意改变古文本意、“戏说”古文。如果点校的结果被证实与古文原意一致,该结果作为“事实”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如果点校结果无法被验证是否与古文原意一致,则点校结果是作者观点的唯一表达形式,根据“混同原则”也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法》第12条中“整理”一词系对《伯尔尼公约》中“arrangement”一词的误译,不应将点校结果作为“整理作品”加以保护。可借鉴德国等国立法,在《著作权法》修改时增加“对特定版本的邻接权”,以保护点校者的智力劳动。

  • 标签: 古文点校 混同原则 演绎作品 邻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