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议会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公共外交政策的立法制定到成立专门公共外交的机构,再到参与公共外交活动的决策和拨款,甚至自身也从事着公共外交活动的实施,议会的四角色在公共外交全程中得以体现.提升我国人大、政协的公共外交话语权,通过立法机构进一步推行公共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新的工作方向.

  • 标签: 公共外交 议会 西方 国家政治体制 立法机构 外交活动
  • 简介:孙萍长期从事京剧对外交流工作.从无意识的文化交流,到有意识的文化外交,孙萍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公共外交风范.从她的京剧外交经历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主要的形式:一是以京剧交流为基础,完成政府外交任务;二是以京剧交流为核心,开展文化外交;三是融合京剧与西方戏剧,树立中国艺术创新形象.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对外交流工作 文化交流 创新形象 专访 文化外交
  • 简介:历史上陆海复合国家的大战略取向转型有四表现形式,即战略重心、攻防政策、制衡倾向、联盟战略,其中,战略重心的转型居于主导地位。影响陆海复合国家战略转型的要素有6个:战略地理结构、攻防平衡、地缘威胁、资源汲取、战略学说、战略决策。笔者依托上述6个因素,分析了德国(1890-1918年)与苏联(1962-1982年)的战略转型成因和历史经验教训。笔者分析了中国战略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限制:地缘威胁的双重易受伤害性导致海陆资源分配分散化问题;先天地理条件的限制;联盟的可获性和有效性较低;避免过度扩张倾向;保持战略决策的连贯性。中国的战略转型最容易克服的可能是技术革新,最难克服的是战略决策和威胁判断中国要保持经济建设与国防投入、内政与外交、海权与陆权、大战略手段和目的等之间的平衡协作,注重防御性和威慑性的战略取向,加强危机管控,兼顾海权的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属性。

  • 标签: 海权 陆权 大战略转型 陆海复合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