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的作用。方法将94例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以氨蝶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80.9%,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6%、8.5%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疼痛程度及15m步行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氨喋呤对类风湿关节有显著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且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 甲氨蝶呤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强龙)联合弥可保治疗急性视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视神经患者中随机抽取的92例。将上述92例急性视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和大剂量组4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强龙(40mg)联合弥可保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强龙(80mg)联合弥可保治疗。比较(1)急性视神经治愈率和总有效率;(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瞳孔直径的差异。结果(1)大剂量组较之常规组急性视神经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瞳孔直径相似,P>0.05;干预后大剂量组较之常规组瞳孔直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强龙联合弥可保治疗急性视神经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瞳孔、视力等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弥可保 急性视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羟氯喹和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2012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CRP和ESR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联合应用羟氯喹和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羟氯喹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肟与头孢唑肟治疗胆源性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9例胆源性胰腺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7月11日,并将胆源性胰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头孢唑肟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实施头孢肟治疗),将两组胆源性胰腺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患者治疗后的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4.52±3.18)d、腹痛缓解时间(5.78±1.29)d、体温正常时间(6.01±2.45)d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头孢肟与头孢唑肟治疗胆源性胰腺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头孢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头孢甲肟 头孢唑肟 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风湿性关节中应用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关节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关节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氨蝶呤联用来氟米特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2例类风湿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蝶呤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关节功能指标[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功能评分]、类风湿因子(RF)、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OM及KSS评分[(98.43±7.33)°、(71.72±8.79)分]高于对照组[(94.45±8.15)°、(60.72±7.68)分],P<0.05。观察组RF水平[(23.64±14.42)IU/ml]低于对照组[(29.69±16.52)IU/ml],P<0.05。观察组CRP、NO水平[(7.04±3.89)mg/L、(21.65±4.14)μmol/L]低于对照组[(11.57±4.61)mg/L、(24.14±4.27)μmol/L],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有利于改善类风湿关节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类风湿因子及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与单一用药差别不大。

  • 标签: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功能指标 类风湿因子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托法替布联合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收集并分析于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并接受托法替布联合氨蝶呤治疗的15例老年类风湿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对比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后患者CRP、RF、DAS28有明显下降。结论 托法替布联合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安全有效。

  • 标签: [] 托法替布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艾拉莫德联合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RA)的疗效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共60例,筛选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12月,均为本院收治的RA患者。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则选择艾拉莫德+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对比治疗6个月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上差异较小(P>0.05)。结论 RA选择艾拉莫德+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上表现优异,可确切改善关节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脊髓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泼尼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脊髓患者80例,随机分为泼尼龙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77.50%,P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神经节苷脂 甲泼尼龙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老年患者中实施氧那明药物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老年患者数为100例(2021.5-2022.9),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二羟丙茶碱治疗法)和观察组(二羟丙茶碱联合氧那明治疗法),各50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治疗中实施氧那明治疗措施,疾病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甲氧那明 临床症状 炎症因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急性支气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将阿奇霉素联合羧司坦应用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将该时段内80名我院中收入的、符合要求的急性支气管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两组随机均纷纷组方式,采用计算机分组的形式。在完成患者的分组后,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40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阿奇霉素联合羧司坦。结果:实验组急性支气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2.50%)进行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性因子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支气管患者时,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羧司坦的药物组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仅使用阿奇霉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性因子指标也明显更低,这表明该药物组合可能对炎症控制有更好的效果。因此,阿奇霉素联合羧司坦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支气管的药物组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羧甲司坦 急性支气管炎 疗效 临床症状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 简介:目的探讨减性类多肌样综合征与多发性肌或结缔组织病伴肌病间的异同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6例减性类多肌样综合征与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多发性肌或结缔组织病伴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寻找规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减性类多肌样综合征与特发性性肌病在肌肉方面的表现相似,均有肌痛、肌无力、肌酶升高,但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肌电图及肌肉病理多有不同,治疗方法迥异。急性炎症指标鉴别价值不大。结论对于肌肉无力和肌酶升高的患者需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肌肉病理对鉴别减性类多肌样综合征和特发性性肌病所致肌肉病变至关重要。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多发性肌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萎缩性阴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甲硝唑栓剂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pH值、白带清洁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道pH值与白带清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雌激素 甲硝唑 萎缩性阴道炎
  • 简介:本文采用氰乳剂及消混剂防治麦蚜。氰乳剂及消混剂3000倍液3天后的防效分别为95.53%和93.68%,5天后的防效分别为88.02%和85.95%,与氧化乐果,甲胺磷等单剂相比,防效显著。

  • 标签: 麦蚜 混剂 甲胺磷 氧化乐果 防效 增效作用
  • 简介:摘要由于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高,调度较为薄弱,而调度又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柯桥轨道交通混凝土信息系统为基础蓝本,打造了调度展示综合性系统,并对后台数据进行图表化处理,实现全面掌握“供”、“需”关系,强化参建单位的调度信息化管理水平,辅助管理层进行远程管理和调度,推进轨道交通工程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主要目标,达到了对轨道交通控(供)调度功能探索的目的。

  • 标签: 甲控物资 智慧调度 甲方管理
  • 简介:大面积床剥脱,临床可用皮瓣修复,各有利弊。筋膜瓣、皮下组织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是在1981年Ponten首先介绍筋膜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我院应用筋膜瓣营养床回植治疗大面积床剥脱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回植治疗 筋膜瓣 甲床 剥脱 营养 筋膜皮下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妊娠期临床减(SCH)妇女时,使用左旋甲状腺素对其后代子女神经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现选取甲状腺功能减退妇女200例,其中,100例使用左旋甲状腺素口服治疗为实验组,另外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后代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妇女后代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妊娠期临床减妇女可以改善其后代神经智力发育水平。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妊娠期 甲减妇女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减)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糖尿病合并减组(糖甲组,62例)及单纯糖尿病组(单糖组,63例)。糖甲组依据是否合并外周血管斑块分为斑块组37例及无斑块组25例,单糖组分为斑块组23例及无斑块组40例。收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糖组与糖甲组血管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3/63)、59.7%(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糖组与糖甲组促甲状腺激素(TSH)、TG、载脂蛋白A(ApoA)、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糖组中无斑块组与斑块组LDL-C、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斑块组与无斑块组间比较,ApoA、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为单糖组及糖甲组血管斑块出现与否的危险因素(OR=1.640,2.695,P<0.05)。(4)ROC曲线提示单糖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01),Youden指数为15.75 μmol/L;糖甲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01),Youden指数为12.9 μmol/L。结论Hcy与合并临床减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外周血管斑块密切相关,检测血Hcy水平可为2型糖尿病并临床减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2型 同型半胱氨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外周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