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故意经历了由罪责要素到构成要件要素,再由构成要件要素分裂出罪责要素的过程。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将故意纳入到构成要件阶层可以说已经成为德日刑法理论的多数说。这不仅是行为无价值论的当然结论,而且从修正的旧过失论出发,即使是结果无价值论也与构成要件故意不冲突。相比从构成要件的犯罪个别化机能、目的与故意的关系以及未遂犯的故意等角度入手,从构成要件过失推导出构成要件故意的做法更具有说服力。而责任故意概念的提出导致故意具有双重的机能,使得在解决假想防卫等问题时,理论之间更加的协调。

  • 标签: 构成要件故意 责任故意 修正的旧过失论
  • 简介:运动式治理与治理制度化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反复摇摆、纠结的悖论式命题。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一旦一种运动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治理者就会审时度势进行策略变化。这导致治理制度化的程度始终受制于运动式治理的政治表达和短期目标的实现。只有当执政者无法单纯依靠强制来维系治理权力的有效性,转而需要借助法律媒介获得普遍化的合法性效力时,法院才有可能完成由“刀把子”向“裁判者”的功能转换。

  • 标签: 政治动员 弥散性惩罚 科层制 常态社会 合法性
  • 简介: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新形势下,言语识别技术在侦查以至整个诉讼过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汉语语音的声调特征作简要介绍,探讨和阐述了其在言语识别技术的重要价值:一是汉语方言中调类和调值特征具有突出的差异性,二是通过方言区推广普通话以及外族人和外国人的汉语习得,反映出汉语声调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固性。

  • 标签: 声调 言语特征 言语识别
  • 简介:一、导言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南斯拉夫),与国际因素相联系的法律关系受冲突法规范、直接适用规范和特别实体规范的调整。这些规范被规定在联邦法令和国际条约。南斯拉夫的国际私法大多被编篡进1982年《国际私法法令》(以下简称“PILA”(见《南斯拉

  • 标签: 实体规范 国际条约 法律关系 外国法 法院地法 外国公法的适用
  • 简介:《法国民法典》存在一个特殊的合同——和解(transaction)合同,即"当事人通过相互让步解决或预防争议的有名合同"。鉴于其标的的特殊性——争议或纠纷,法律赋予和解合同终极的既判力。和解合同呈现出合同起源和裁判效力的混合性质。一方面,它在救济途径上不同于生效裁判,采取合同无效救济途径,并非诉讼上的再审程序;另一方面,它在合同无效事由的追究上,体现出与一般合同的特殊性。和解合同随着ADR的推广从民法典领域进入纠纷解决领域:当事人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官直接赋予和解合同执行效力。此程序正好与我国新确立的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相似;因此,通过与法国和解合同的比较法研究,可以寻求完善我国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之借鉴经验。

  • 标签: 和解 调解 合同 裁判 司法确认
  • 简介:控申举报是国家赋予广大人民群众控告犯罪、打击犯罪,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信访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特殊性渠道。信访人无论是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的方式,还是以信访、人访、电话并用的方式,都是构成来信来访的内容要素。因此,我们在来信来访工作,必须把这些内容从几个角度进行全方位透析,全程剖析,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矛盾,重要的是要把握和调控信访事态的发展,促其进入矛盾化解的良性渠道。

  • 标签: 控申举报工作 信访工作 处理方法 上访者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29日颁布。在1999及2004年分别作出轻微修订。在中国经济急速增长。社会迅速变迁的情况下,中国公司法必须作出大幅修订。才可符合实际需要。有见及此,中国于2005年10月27日颁布新修订的公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是次修订涉及范围广泛:有限责任公司方面,容许设立一人公司、规定揭开公司面纱的情况、设立公司的资本变迁、加入股东诉讼等。

  • 标签: 中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经济 实际需要 涉及范围
  • 简介:2017年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指出,新机场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北京新机场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期建成,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与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 标签: 机场建设 首都 法官 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市 国家发展
  • 简介:在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和解约保护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解约保护不仅是对作为劳动者生存手段的工作岗位的保护,而且在劳动关系也保护着劳动者的一般人格权,意义非同寻常。然而现行德国《解约保护法》的解约保护制度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使得该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德国现行《解约保护法》的解约保护体系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这种制度的缺陷并介绍几种其他可能的调整模式,即经济补偿模式、协商选择模式以及改变《解约保护法》使用前提的模式,最后介绍笔者所偏好的一种模式。

  • 标签: 解约保护 《解约保护法》 经济补偿
  • 简介:本文认为当前各种关于正义的规范理论都借用了程序正义的正义界定功能。这一正义界定功能有别于程序正义这一广义概念所具有的其他功能。文章通过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正义理论例示了对正义界定功能的运用。文章的主旨认为,惟有对公平三个要素进行补充论证,对正义界定功能的运用才具有说服力。而从这一点着眼,各种正义理论常常是有缺陷的。

  • 标签: 程序正义 正义理论 正义界定功能 术语 契约论 对话理论
  • 简介:在国际法层面,社会权利这一范畴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并且几个重要的国际条约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如《美洲国家组织宪章》(148)、《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和《欧洲社会宪章》(1961)。然而基于国际条约执行上的局限性,社会权利在实然意义上的保护还有赖于各个缔约国的良好意愿。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上都确立了社会权利作为基本权利的地位,尽管表述有所不同。社会权利的正当性基础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国家目的理论,其实质上是作为国家第三个目的的"社会均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而已。这里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社会均衡与作为国家目的的另两个价值目标——和平与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不损害和平和自由的价值目的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社会权利的保障,则涉及到社会权利的结构性问题和各国实践如何具体进行社会权利相关立法的问题。

  • 标签: 社会权利 社会均衡 结构性问题 社会权利立法
  • 简介:<正>法治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治国方略,高等教育法治是法治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它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实现该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保障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近30年的历程诞生了诸多涉及高等教育的法律规范,它

  • 标签: 法治视野 法律规范 教育发展规律 法律判断 治国方略 学术自治
  • 简介:不可否认,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有其必要的一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工作需要。但是,其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二者相生相伴,给改革带来一定难度。我们不可能一刀切,彻底废除公车制度,又不能听之任之,让问题存在下去。因此,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一个有待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 标签: 公务用车 领导干部 思想教育 货币化改革 中国
  • 简介:在刑事审判实践,有的案件并没有被告人的供述,要证明被告人的主观犯意和某些行为时,只能由其他证据进行间接证明。如在审理受贿、诈骗、商场盗窃、贩卖毒品、奸淫幼女、故意伤害致死等刑事案件时,没有被告人供述的,要认定被告人的犯罪故意,就要求法官借助一些规则来作出判断这种规则.就是依据已经明了的事实来推论应证事实真伪的规则,即推定规则。在英美法系的国家.除了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以外,还存在一些免证规则、即在特定的情况下,免除运用证据证明该项事实的义务,这种情形叫做“不需要证据的证明”,国内学者有的称之为“除证据外确立事实的方法’。

  • 标签: 被告人供述 证据认定 刑事审判 推定 定案 供述
  • 简介:仲裁的合并审理作为突破固有仲裁体制的新方法,对仲裁制度的完善与可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各国仲裁法和各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对合并审理的规定,分析《纽约公约》对合并审理的影响,并对比我国的立法与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合并审理 合并仲裁 多方当事人 意思自治
  • 简介:共同侵权行为产生连带责任,其基础在于共同过错和共同行为的结合.有共同过错但无共同行为的情况不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和既无共同过错又无共同行为的垫付责任、补充责任、转承责任也不相同.在判决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时,在判决确定各加害人的份额是合理而实际的做法.

  • 标签: 侵权行为 连带责任 意思联络 补充责任
  • 简介:从程序工具论到程序价值论,是一次司法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对程序意义的理性认识。学者们就程序的公正价值、效率价值等在理论上的体现,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论述,旨在唤起司法工作者的价值观念,追求司法的公正,对司法实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以程序价值理论作基础和先导,促进法官接受新的司法观念,是重要的,但还需要从审判实践中去充分认识程序的作用和价值的体现,才能使法官逐步形成新时期司法工作的价值观念。

  • 标签: 程序价值 审判实践 司法观念 法官 司法工作者 司法实务
  • 简介: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新兴原则,在世界各国都有越来越多的适用和影响,我国行政诉讼适用比例原则的情况也在增加.文章对行政处罚、劳动教养、网约车等领域中明确适用比例原则或者使用比例原则的内容做出的判决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比例原则的适用存在司法环境、制度设计和法院主观意愿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未来应当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比例原则 行政诉讼 法治
  • 简介:因果关系是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一。自比较法上观察,关于不当得利因果关系的学说纷纭。不当得利采类型化体例后,以给付取代因果关系的学说亦广为流行。不同的因果关系学说对于不当得利的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不当得利的因果关系又有损益逻辑关联说、间接原因排除说和列举式的归因说等新的学说及立法例的发展。不当得利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区分事实认定与价值判断的不同功能,分步骤认定不当得利受益与受损的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在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上,应按时间的先后和利益的流向,来确定事实上受利益和受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应结合每一个行为的法律意义、其他法律制度的体系限制以及不当得利的最终规范目的来确定法律上因果关系的有无。

  • 标签: 不当得利 因果关系 损失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