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62岁,主因"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分泌物1月余"入院。患者2006年因"左侧腹股沟疝"在当地医院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美国GORE公司)行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术后切口Ⅰ/甲愈合,术后至今无疝复发。2017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腹股沟区手术瘢痕处持续流少量黄色脓液,于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换药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补片感染 腹股沟管 腹膜前 脂肪组织 迟发性深部感染 膨化聚四氟乙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鼻整形手术中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软骨的效果。方法:录入在我院实施鼻整形手术的患者108例,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纳入病例54例,分别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自体软骨做填充材料。对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调查手术满意度。结果:对比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手术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整形手术中应用自体软骨作为填充材料,并发症率低于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让患者更满意。

  • 标签: 膨体聚四氟乙烯 自体软骨 鼻整形手术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背景:陶瓷-陶瓷界面因低磨损而被重视,但其也伴随着异响和破裂的风险。因此目前对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2015年1月前发表的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全髋关节置换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其中陶瓷-陶瓷界面人工关节1231髋,陶瓷-聚乙烯界面人工关节932髋。Meta分析结果发现,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均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陶瓷-陶瓷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术中、术后假体破裂率和异响发生率,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则假体磨损速度更快;但在短-中期随访中,关节脱位、骨溶解、假体松动等置换相关并发症和各原因导致的假体翻修率在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在短-中期随访中并无明显差异,但其二者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罹患翼状胬肉患者实施切除术后,通过利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预防疾病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9.07~2022.03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内,对60例翼状胬肉患者予以样本采集,动态随机化分组,对比治疗方案,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30(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实验组/30(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对比患者(1)术后临床指标(BUT指标、SIT指标);(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后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数据有积极改善效果。结论:罹患翼状胬肉患者实施切除术后,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干预下,可积极稳定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聚乙烯醇滴眼液 翼状胬肉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层或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隆鼻治疗鼻尖低平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鼻尖低平整形治疗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患者手术方案差异分组,将接受单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隆鼻者设为对照组(n=37)、接受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隆鼻者设为观察组(n=38)。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鼻长、鼻尖高度、鼻尖两顶尖间距、鼻尖角度指标差异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1)观察组术后鼻长(46.82±4.53)mm、鼻尖高度(22.65±1.91)°、鼻尖两顶尖间距(5.92±0.35)mm、鼻尖角度(83.25±0.71)°,较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单层或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隆鼻治疗鼻尖低平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多层自体耳软骨移植物术后鼻尖形态改善效果及自然度更为显著,可依据患者治疗需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自体耳软骨移植物 膨体聚四氟乙烯 隆鼻 鼻尖低平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从关节和胫骨假体聚乙烯衬垫后表面转移磨损碎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全膝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随时问而发生变化,例如对胫骨盘近端表面的粗糙度和聚乙烯衬垫的灭菌方法。我们假设胫骨盘表面抛光和采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之外的其他方法对衬垫灭菌,可降低骨溶解的发生率。方法:从1987年至1998年,我们采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的解剖型组配式全膝人工关节假体系列。对300名患者施行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至10年,对这些患者的膝关节摄正、侧位X线片。由两位关节置换专家对X线片上的骨溶解状况进行单独评定(骨溶解的界定标准为假体周围存在边缘清晰的非线性松质骨丢失区)。结果:在粗糙表面的胫骨盘的242例膝关节中,使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的衬垫固定,有34%(82例)骨溶解阳性。用惰性气体中γ射线照射或没有照射的衬垫与抛光表面连接的98例膝关节中,有9%(9例)骨溶解阳性。骨溶解与六项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为:一项与患者(男性)相关、一项与胫骨盘(近端表面抛光)相关、三项与聚乙烯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灭菌方法及存放时间)相关及一项与手术技术(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间的过伸)相关。结论:在这类假体设计中,胫骨盘近端表面采用抛光及衬垫采用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不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能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率,但不能避免骨溶解。

  • 标签: 假体周围骨溶解 全膝关节置换术 聚乙烯衬垫 胫骨假体 灭菌方法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