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0月13日至2007年10月28日,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站、博物馆,与林业土地测绘部门、宁夏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家组成的阴山岩画调查队,对磴口县狼山西段默赫图沟岩画进行了调查.历时16天的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标签: 磴口县 阴山岩画 调查报告 found ROCK 西北民族大学
  • 简介: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阿仁艾遗址是2007年当地村民发现的,得到消息后旗文物工作站迅速派人前往调查,并采集到几件完整陶器和石器.2009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对科尔沁沙地汉以前遗址进行学术考察时,曾观摩过部分采集标本,其中有些陶器纹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希望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2011年5月,吉平、朱永刚在科左后旗文物工作站李占杰等同志的陪同下,再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鉴于此次采集的遗物对科尔沁沙地史前遗存的识别及文化面貌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整理后的初步认识撰文予以发表.

  • 标签: 科尔沁左翼后旗 遗址调查 科尔沁沙地 科左后旗 工作站 学术考察
  • 简介:邛窑是四川省邛崃县十方堂、尖山子、固驿镇等南朝、唐、宋时期窑址的统称。本世纪三十年代,军阀唐式遵盗掘、破坏邛窑后,今人对邛窑及其省油灯的认识也就开始了。省油灯是四川邛窑一类很有影响的器物。

  • 标签: 邛窑 邛崃县 省油灯 考古学
  • 简介:2011年8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当地牧民的举报,称阿木古楞嘎查内哈力雅尔山山谷内的一座古墓葬被盗掘。锡林郭盟文物管理站和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即组队,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现将该墓葬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东乌珠穆沁旗力 力雅尔 墓葬清理
  • 简介: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毛都2号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基。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 标签: 中蒙联合考古 高勒毛都2号墓地 匈奴 陪葬墓
  • 简介:2012年上海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对广林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南京大学发掘区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墓葬10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玉器和石器。根据墓葬开口层位、随葬品组合、典型陶器演变序列判断,10座墓葬年代存在早晚差异,其中早期墓葬3座,中期1座,晚期4座,另有2座因被晚期水沟打破不见随葬品而未能断代。墓葬均位于高土台上,反映了良渚先民择高处而葬。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良渚文化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