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集并分析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发酵后处理技术,揭示了Bt发酵后处理生产膜过滤数据分析、喷雾干燥数据分析和产量的关系,以期对Bt实际生产过程进行高效控制。

  • 标签: 苏云金杆菌 发酵后处理 数据分析 膜过滤 喷雾干燥
  • 简介:C3d是补体C3不可再被酶解的最小片段,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建立之前,C3d可识别非己抗原并与之共价结合,增强了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能力、降低了B细胞的活化阈、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促进抗体亲和力成熟等.近年来研究显示,C3d还可以促进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改变机体免疫应答模式.所以,C3d是连接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本文对C3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作为分子佐剂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

  • 标签: C3D 免疫应答 分子机制
  • 简介: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与一切揭开生命奥秘的重大研究课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是蛋白质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就蛋白质检测的常规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电泳法和质谱法等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 检测 方法学
  • 简介:LTR位于HIV前病毒同DNA基因组的两末端,Gag基因位于5′端LTR的下游。LTR对转录的调控作用主要是由5′端LTR进行的。LTR具有启动子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真核启动子的典型特征。另外,HIV-1Gag蛋白还有能够自我装配成病毒样粒子(viruslikeparticle,VLP)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重要特性。我们利用痘苗病毒表达系统,探索了在细胞质环境中LTR中的多种功能结构对Gag蛋

  • 标签: GAG蛋白 表达调控 重组痘苗病毒 HIV-1 病毒样粒子 启动子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又称尿抑胃素,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它是在1975年由Cohen等和Gregory各自独立地从人尿液中分离得到的,并被分别命名为“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hEGF)”和“尿抑胃素(Urogastrone,UG)”。后来的研究证明两者实为同一物质,遂将其名称统一为“人表皮生长因子”。

  • 标签: 人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多肽生长因子 烧伤疤痕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
  • 简介:SCoT是一种新型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该标记不仅能获得与性状联系紧密的目的基因,而且能对性状进行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研究。本文概述了SCoT标记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点,并从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基因差异表达与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SCoT标记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标记的发展应用前景。

  • 标签: SCoT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图谱构建 基因差异表达
  • 简介:衣原体感染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主要外膜蛋白(MOMP)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分别与外膜结构的稳定性、生长代谢调节、抗原性和毒力密切相关.随着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得以揭示其重要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确定调控机制及其与致病的相关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分析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结构、抗原表位,对于免疫防御、免疫病理和免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分子结构、基因特性、抗原表位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衣原体 主要外膜蛋白
  • 简介:人类消化道中定植的真菌分为66个菌属和184个菌种,其中念珠菌占优势。与共生的细菌相类似,共生的真菌是消化道微生态的一个重要成员,起帮助器官发育、参与营养代谢和诱导(或抑制)免疫等作用。当宿主防御系统受损(如免疫缺陷)或消化道微生态失衡(如抗生素使用后)时,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真菌性食管炎,还可能在感染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消化道 疾病
  • 简介: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对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生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本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山桐子 木本油料 种质资源 优株 选择
  • 简介:本文综述了有关“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有很大参考价值。由于篇幅有限,分别在本刊第五、六期登载。

  • 标签: 基础研究 干细胞 参考价值 可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保留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14例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保留内固定、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伤口感染。结果:14例病人经过采用负压引流术,感染得到控制,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9~36个月,患者感染均未再复发。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装置治疗行之有效。

  • 标签: 手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脊柱后路内固定
  • 简介: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体重常低于2500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包括早产儿在内的低出生体重儿(LBW)出生率为4.75%-8.5%,并且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同样,美国每年也有几十万的早产儿诞生。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常规情况下妊娠23周的婴儿就可以存活。然而,这些大多数早产儿会有各种各样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他们每天都要接受一些常规检查,将来还可能面临一些较大的手术问题。据估计,每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里的婴儿平均每天要接受至少14项检查,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多达50项。尽管临床医师和护士主观地认为,大部分检查会引起疼痛的感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切地判断婴儿尤其早产儿是否会感觉疼痛。2006年11月9日《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关于早产儿痛觉问题的研究现状。

  • 标签: 早产儿 痛觉 低出生体重 感受 常规检查 NATURE
  • 简介:本文综述了大黄素对白血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大黄素对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明确的诱导作用,可能主要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信号通路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大黄素 肿瘤细胞 凋亡诱导
  • 简介: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新近分离鉴定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提示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OVCA1可能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翻译、DNA损伤及胚胎发育等生物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体外研究显示,OVCA1的缺失表达导致肿瘤发生可能与周期蛋白D1上调表达、P16下调表达相关,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OVCA1的缺失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尚在研究中。我们简要综述了OVCA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基因1 抑癌基因 肿瘤
  • 简介:胃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东亚地区尤其显著。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仍是传统的手术联合化疗、放疗为主,尽管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仍然有限。胃癌的免疫治疗作为独特的治疗手段,在近十多年发展较为活跃,特别是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不断有创新。过继性免疫治疗主要依赖回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目前回输的细胞由具有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向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演变,特别是嵌合性抗原T细胞治疗的出现,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有一种潜在的选择。本文对胃癌过继性免疫治疗中采用的不同免疫活性细胞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强治疗靶向性、降低免疫逃逸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胃癌 过继性免疫治疗 免疫活性细胞
  • 简介:血小板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阐明了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在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以治疗放疗和化疗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TPO及其受体c-Mpl系统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涉及TPO和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经历的信号传导途径、TPO/c-Mpl系统主要的生理作用、TPO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研究现状等六个方面.深入理解TPO/c-Mpl系统的结均和作用,将加深人们对机体的造血调控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真菌过敏性哮喘是由环境中真菌致敏原暴露诱导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真菌过敏哮喘患者肺部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道壁重塑并伴渐进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致力于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得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方法外,在抗真菌感染及其免疫学治疗控制真菌过敏性哮喘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 标签: 真菌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 简介:镰刀菌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其产生的真菌毒素可危及人畜健康.近十几年来欧美的科学家在研究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使镰刀菌属种的概念在认识上有迅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引起谷类作物严重病害,并产生毒素的种类.在我国,从谷类粮食、饲料中检出镰刀菌毒素的现象屡有报道,我们对镰刀菌属种以及产生这些毒素的菌种(菌株)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分类系统 形态学种的概念 系统发育学种的概念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