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组织血流灌注信号特点,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根据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肿块大小、血清PSA等结果进行客观疗效判定.将两疗效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FU治疗前,所有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均呈快速高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治疗有效15例,其中无增强12例、少量低增强3例;无效2例,仍表现为快速高增强.客观疗效判定有效15例,血清PSA下降幅度均≥50%,其中2例前列腺结节体积缩小≥50%;无效2例,血清PSA、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大小体积均与治疗前水平相当.客观疗效判定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符.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消融范围及程度,是评价早期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高强度聚焦超声 局限性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和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d灌胃)。8周后选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方法检验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的表达。结果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鼠肾重/体质量以及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mg/kg)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100与200mg/kg)平均容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ED-1’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ED-1’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模型组。肾组织ED-1’Toll样受体2’、ED-1’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肾组织中ED-1’Toll样受体2’、ED-I’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白芍总苷对于减少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明显作用,其中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可能部分相关。

  • 标签: 巨噬细胞 大鼠 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清热膏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大鼠模型(PAN)蛋白尿水平、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并从调节内质网应激途径的主要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和GRP94的表达探讨益气清热膏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PAN模型组、益气清热膏组、蒙诺组,每组各6只。除假手术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颈静脉插管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40mg/kg)法制备PAN肾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0天)、造模后第9天和第14天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第15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肾组织行电镜检查;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GRP78和GRP94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益气清热膏可以降低造模后第9天和第14天大鼠24h尿蛋白定量(P〈0.01)。(2)超微病理:模型组出现广泛足突融合、消失,足突基底部肿胀,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皮窗孔凌乱。益气清热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足细胞损伤。(3)real-time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肾皮质GRP78和GRP94的表达。模型组GRP78和GRP9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益气清热膏可以显著降低两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气清热膏可显著降低PAN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修复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益气清热膏降低肾组织GRP78和GRP94表达,从而抑制内质网应激,修复肾组织蛋白质合成有关,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益气清热膏 氨基核苷嘌呤霉素模型 内质网应激 糖调节蛋白
  • 简介:目的:在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观察它对伴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利用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方法评估眼底病变,入选符合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与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方案:30~60mg/d治疗3个月,观察该药对于各组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有明显的下降,而肾功能的减退也不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得以维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蛋白尿有所上升,血中白蛋白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减退。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中,通过筛选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蛋白尿与肾功能。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2型糖尿病 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EGFR抑制剂埃罗替尼(Erlotinib)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试验观察埃罗替尼对SW1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其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埃罗替尼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埃罗替尼呈剂量-时间相关地抑制SW1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时IC50为20.51μmol/L;埃罗替尼可以诱导SW13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为(1.62±0.21)%,20μmol/L埃罗替尼治疗组为(13.49±0.4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埃罗替尼对SW13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埃罗替尼下调p-ERK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p-mTOR表达水平。结论埃罗替尼可以抑制SW1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埃罗替尼 肾上腺皮质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年来研究炎症标志物的热点,较其他白细胞成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R、NLR在慢性肾脏病(CKD)中有广泛的应用,参与炎症反应、心血管并发症、肾性贫血等,影响着CK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同时在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损伤、狼疮肾炎等疾病中都有相关研究。本文拟对PLR、NLR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PLR、NLR用于CKD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PLR、NLR在CK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对尿RBP、α1-MG和NAG酶的影响,探讨中医肾康灵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FRNS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A组)30例、肾康灵+西药治疗组(B组)30例。观察A、B两组在治疗前后尿RBP、α1-MG和NAG酶的变化及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后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RNS患儿治疗前尿RBP、α1-MG和NAG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FRNS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表现。(2)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FRNS患儿异常升高的尿RBP、α1-MG和NAG酶,从而改善患儿肾小管间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 中药肾康灵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尿NAG酶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TUR术后单次即刻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蒽环类药物THP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既往有研究显示,THP可更快渗入肿瘤组织,长时间灌注(如120min)并非预防复发的必要条件;而更短时间的灌注可能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关于THP灌注最优保留时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高级证据仍然不足。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HP灌注 术后灌注 保留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TUR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TRUS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并发症少,术后3月内PSA均下降到正常值以下,随访9—38个月,PSA≤0.2ng/mL,均无生化失败,均存活。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好,生化失败少,远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良好方案。

  • 标签: ^125I 前列腺癌 组织间植入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周给予ECd2G10mg·kg^-1腹腔注射,氯沙坦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天给予氯沙坦40rag·kg^-1灌胃。分别测定各组4、8、12周时血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低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肾皮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通路NADPH氧化酶Nox4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蛋白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r,BUN,TG,CHOL,HDL,LDL,24h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Ca2G组大鼠Cr、24hPro有显著减少(P〈0.05),但GLU,BUN,TG,CHOL,HDL,LDL均无明显减少(P〉0.05)。与氯沙坦组和EGCG组比较,氯沙坦+ECA2G组Cr,GLU,BUN,TG,CHOL,HDL,LDL,ALB,24hPro均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在第4和12周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均显著改善;与氯沙坦组比较,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缓解更加明显;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明显融合,氯沙坦组少量融合,而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足细胞基本完好。糖尿病组Nox4蛋白表达最高;与EGCG组和氯沙坦组比较,氯沙坦+EGCG组Nox4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更加显著(P〈0.05)。第4、8、12周NADPH氧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氯沙坦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糖尿病肾病
  •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 标签: DNA修饰 传感器技术 相互作用 万艾可 电化学 生物
  • 简介:膀胱癌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已经确定的膀胱癌风险因素不能充分来解释这种差异,目前一些研究已表明激素和生殖可能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为了研究生育与膀胱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作者对瑞典的2009811位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 标签: 风险因素 膀胱癌 生育 人群 发病率 女性
  • 简介:目的:研究GRIM-19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p63、STAT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RIM-19对p63、STAT3的影响及其在BT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6例BTCC组织、45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GRIM-19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63、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GRIM-19mRNA在76例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7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别为66.67%和96.67%)(P均〈0.05);p63、STAT3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2.89%、72.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P均〈0.01)。BTCC组织中GRIM-19mRNA的低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肿瘤发生情况等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GRIM-19mRNA与p63、STAT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GRIM-19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GRIM-19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p63、STAT3在BTCC的发展中起拮抗作用,参与BT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可能是BTCC转移的潜在标志。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GRIM-19 P63 STAT3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PKE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前列腺重量PKEP组[(60.5±3.4)g]明显多于PKRP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KEP可安全、有效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研究目的是探讨前列腺活检与MRj检查的间隔期对肿瘤简单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前列腺活检后MRI检查的最佳时机,以指导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本研究未制定前列腺活检后常规行MRI检查的方案,共184例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行MRI检查,从活检至MRI的平均间隔期为30.8±18.6天。MRI对肿瘤进行简单定位(右、左、双侧、无)的准确性为44.6%。在病理与MRI存在差异的病人中(差异组),最常见的情况是MRI提示单侧肿瘤,而病理报告为双侧病变(58.3%),其次为MRI未见而病理报告前列腺癌(32.0%)。多变量分析显示:与结果一致组相比,差异组在MRI检查前的间隔期更短(25.0±14.3vs.38.1±20.6天,P〈0.01),MRI发现的出血率更高(80.4%vs.54.8%,P〈0.01)。在ROC分析中,MRI间隔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对肿瘤定位的准确预测值是0.707(P〈0.001)。MRI间隔期为28.5天时,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3.7%。MRI间隔期短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仅有26.1%(23/88):间隔期大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则为61.5%(59/96)。本研究表明:前列腺活检后至少4周行MIu检查能为手术提供精确的参考。

  • 标签: 核磁共振 前列腺活检 保留神经 前列腺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7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后腹腔入路(22例A组)与腹腔入路(B组)组15例两种途径的手术特点、技术方式、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85.6min,B组103.9min(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A组2(13)d,B组4(3~6)d(P<0.05),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45.9±5.2)mL,B组(49.1±5.7)mL(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A组(6.1±0.7)h,B组(54±0.9)h(P>0.05);住院天数:A组(7±2)d,B组(6±1)d(P>0.05),以上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48个月。34例术后未见乳糜尿复发,两组分别有1例复发,症状较轻。两组手术入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疗效可观,相比经腹腔入路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首选手术入路方式。

  • 标签: 乳糜尿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后腹腔入路
  • 简介:研究比较了用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7年的男性患者和与这些患者年龄及各种风险因素相似的7年内不使用PDE一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癌发生率的情况。通过分析2000年到2006年的电子病例和数据库,以年龄在50至69岁,2000年前无前列腺癌病史的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2362名曾用PDE-5抑制剂治疗的男性和2612名不曾使用过该药物的男性。比较每组的人口数据。在研究期内:97名(4.1%)接受过PDE-5抑制剂治疗的ED患者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在非PDE-5抑制剂治疗组中,258名(9.9%)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P〈O.0001)。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的比例比不用的比例高(10.5%VS.7.1%,P〈0.0001)。接受过PDE-5治疗的患者,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的比例比较低(10.0%vs.13.1%,P=0.0008),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例比较高(38.4%vs.35.1%,P=0.0149)。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不易患前列腺癌(调整后的优势比为0.4,95%CI:0.3—0.5,P〈0.0001)。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用PDE-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倾向于不易患前列腺癌。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ED) PDE-5抑制剂 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