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及对症状、肠道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组-对比组、研究组(均n=50),分别采纳常规护理、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肠道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比组更短;干预后,研究组肠球菌属、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较对比组更高;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小儿急性腹泻复发率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消退间、肠道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率降低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 症状 肠道菌群 复发率
  • 简介:[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为临床常见病,总体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些年随着对肠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FC与肠道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已经证实肠道在FC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肠道凭借自身生理功能对人体肠道内环境、肠道的蠕动、肠道免疫系统以及胃肠肽和神经肽的分泌都有着巨大影响。此外,中药治疗F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已有研究表明中药治疗FC时对肠道结构进行了调整,研究中药对肠道的调节作用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将对肠道与FC的相关性及其近十年来使用中药调整肠道结构从而防治FC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功能性便秘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抗生素使用对肠道影响情况,为新生儿正规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类检索中英文数据文献库中近年来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使用情况,归纳总结抗生素对患儿肠道影响,分析是否会造成肠道失衡。结果:不同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肠道影响较大。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同时容易导致患儿肠道益生菌及整体消化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时间越多,对多数胃肠道细菌整体生存状态的作用就越大。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益于新生儿肠道的正常定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对肠道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抗生素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小儿肠道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RVE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其对症治疗与此基础上布拉酵母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显著低于乙组的98.11%(P

  • 标签: RVE 肠炎 布拉酵母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我们每天都要洗手,打扫卫生,开窗通风,这些都是为了避免细菌的滋生,保持身体的健康。其实科学的说法应该是:我们要消灭有害细菌,保护有益细菌。

  • 标签: 人类 微生物 生态平衡 菌群 资源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和膜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和膜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和梭,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和膜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梭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较腔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改善高龄ICU脑卒中患者肠道、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重症监护室(ICU)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TP组(n=42)和适怡组(n=42),TP组给予鼻导管泵入肠内营养乳剂治疗,适怡组在TP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治疗,观察两组肠道、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适怡组治疗后的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TP组(P<0.05),而小梭、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TP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Alb与H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MAMC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下降幅度显著小于TP组(P<0.05);适怡组和TP组治疗期间胃肠并发症为(7.14%和23.81%,P<0.05),但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改善高龄ICU脑卒中患者,可有效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胃肠道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 高龄 ICU 脑卒中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肠道特征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年龄(52.16±10.35)岁,年龄范围为45~70岁。另选取同期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女性为健康组,年龄(52.13±10.34)岁,年龄范围为45~70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的肠道分布特征。比较两组纳入者化学治疗前后肠道特征的变化。结果健康组变形门水平[(9.73±1.15)%]高于卵巢癌组[(7.46±1.26)%],放线门水平[(2.63±0.65)%]低于卵巢癌组[(5.47±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化学治疗后的拟杆菌门、放线门水平[(12.29±1.17)%、(4.41±0.74)%]低于化学治疗前[(16.48±2.17)%、(5.47±1.02)%],厚壁门、变形门水平[(72.83±1.56)%、(18.43±1.42)%]高于化学治疗前[(69.53±3.02)%、(7.46±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化学治疗前的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梭杆菌属水平[(10.23±1.78)%、(14.32±2.23)%、(15.71±1.04)%]高于化学治疗后[(2.53±0.26)%、(1.72±0.41)%、(3.21±0.16)%],化学治疗前的乳杆菌属、链球菌属、肠志贺属水平[(3.42±1.45)%、(1.74±0.08)%、(2.36±1.05)%]低于化学治疗后[(24.06±1.85)%、(8.87±1.46)%、(17.64±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肠道处于失衡状态,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治疗后,会抑制肠道正常的生长,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 标签: 复发上皮性卵巢癌 化学治疗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肠道丰度或者多样性的不同对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浸润程度是否有影响。方法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选取2017年3~10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经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37~74岁,分为高度浸润(TIL-H)组25例、中度浸润(TIL-M)组34例、低度浸润(TIL-L)组21例。通过Meta 16S DNA测序,对肠道的DNA进行分析,比较这3组间肠道丰度或者多样性的差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χ²检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肠道的关系采用β多样性分析。结果TIL-H组、TIL-M组和TIL-L组分别有3 174,2 996和2 877种不同的运算分类单位(OUT),3组乳腺癌患者(TIL-L、TIL-M、TIL-H)肠道在加权和未加权的3组间β多样性分析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权,P<0.01;未加权,P<0.01),且在TIL-L与TIL-H组间比较时差异最大(P<0.01)。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浸润水平与肠道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肠道菌群 Meta 16S DNA测序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结直肠癌小鼠肠道的影响及其对小鼠结直肠癌作用的相关微生物机制。方法将16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建立小鼠原位结直肠肿瘤模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每组8只;其中氧化苦参碱干预组于造模第5周开始接受10 mg/kg氧化苦参碱溶液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接受等量0.9% NaCl注射液腹腔注射,至造模第81天实验结束。自开始造模,每3 d测量1次小鼠体质量。于处死前收集小鼠粪便,进行微生物及16S核糖体DNA(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结直肠肿瘤数,取肿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判断肿瘤分化程度,计算各分化级别肿瘤组织灶占总肿瘤组织灶的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后期(造模第49天至第81天),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低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造模第81天体质量:(22.9±0.5)g比(24.0±0.5)g,t=2.187,P<0.05],实验结束时,氧化苦参碱干预组肠道肿瘤数少于对照组[(8.5±1.2)个比(12.0±1.2)个,t=2.824,P<0.05];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小鼠肠道高分化肿瘤灶占比高于对照组[(62.5±3.7)%比(25.0±2.6)%],Ki-67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3.2±1.0)分比(6.0±1.0)分,t=2.668,P<0.05]。在门水平,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小鼠肠道中厚壁门、变形门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拟杆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P=0.037)。在属水平,氧化苦参碱干预组norank_f__桑科丰度高于对照组(P=0.001),拟杆菌属、臭气杆菌属、副细菌属、异波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维持肠道稳定,从而降低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延缓肿瘤进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模型,动物 病理评价 肠道菌群
  • 作者: 王拢拢 欧琼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5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与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目前关于OSA患者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肠道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可能在OSA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OSA与肠道关系的动物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肠道紊乱介导OSA诱导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旨在从肠道的角度,为OSA疾病表型寻找生物标记,并对不同表型早期个体化干预及出现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并发症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药物治疗是控制和逆转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OHA)包括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中草药等,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肠道是降糖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多种OHA可通过调节肠道,降低细菌脂多糖含量,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增加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影响胆汁酸循环,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缓解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改善代谢功能的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物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移植(FMT)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纵向观察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FMT治疗的合并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者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第1、3、6、12、24、36、48和60个月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和胃肠症状等级量表(GSRS)等量表信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量表数据的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共纳入328例患者,年龄为(6.1±3.4)岁;其中男271例,女57例。首次治疗后第1、3、6、12、24、36、48和60个月的治疗后随访人数分别为303例(92.4%)、284例(86.7%)、213例(64.9%)、190例(57.9%)、143例(43.6%)、79例(24.1%)、46例(14.0%)和31例(9.5%)。经FMT治疗后,全组ABC评分在36个月内均有显著改善,48个月内仍有改善,但60个月时与初期接近(1、3、6、12、24、36个月,均P<0.001;48个月,P=0.008;60个月,P=0.108)。与治疗前比较,CARS在48个月内均明显改善,60个月内仍有改善(1、3、6、12、24、36、48个月,均P<0.001;60个月,P=0.010)。与治疗前比较,BSFS在36个月内均有明显改善,粪便形态接近4型,48个月内仍能维持,60个月之后与初期相似(1、3、6、12、24、36个月,均P<0.001;48个月,P=0.008;60个月,P=0.109)。与治疗前比较,GSRS在24个月内有明显改善,但之后无明显好转(1、3、6、12、24个月,均P<0.001;36个月,P=0.209;48个月,P=0.996;60个月,P=0.668)。32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有:腹胀21例(6.4%)、恶心14例(4.3%)、呕吐9例(2.7%)、腹痛15例(4.6%)、腹泻18例(5.5%)、发热13例(4.0%)和兴奋24例(7.3%)。这些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经暂停FMT或对症治疗后即好转,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FMT对合并有胃肠道症状的ASD具有较满意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孤独症 便秘 肠道菌群移植 菌群胶囊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继发于脓毒症的一种严重疾病,可增加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幸存者可能存在长期认知缺陷。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对脑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SAE的发生发展中,肠道可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机制改善认知功能。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作为体内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可减轻炎症反应,在脓毒症中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同时,肠道可以通过某些代谢产物增强胞葬作用。因此,胞葬作用是肠道影响SAE的又一潜在机制。本文就肠道、胞葬以及SAE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探索潜在的SAE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神经炎症 肠道菌群 胞葬作用
  • 简介:摘要第2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中广泛使用,长期使用可导致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高。然而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明确,肠道与代谢紊乱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源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独特肠道特征,靶向的探索性治疗有初步临床效益,肠道可能通过免疫、炎症、神经、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参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肠道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病因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代谢综合征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肠道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气道变应性疾病同样与肠道的变化存在关联。肠道属以及其代谢物均可参与气道变应性疾病进程,影响其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结构甚至可导致肠道的紊乱,其部分代谢产物参与了疾病发展的过程,影响了疾病的炎症程度。本文重点对肠道、变应性鼻炎以及高脂饮食三者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同时提供群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应用的方法思路,旨在为高脂饮食对肠道的改变以及如何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肠道营养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世界性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日益增高,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主要有降糖药物和非降糖药物两方面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和糖尿病关系密切。一些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均能对肠道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对肠道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管理中非降糖药物的干预措施如饮食、运动,在帮助患者改善血糖的同时也能对肠道及其代谢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患者获益。

  • 标签: 糖尿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临床上有超过 60%患者因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不耐受而被迫中止肠内营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的变化与肠内营养不耐受息息相关,本文重在综述肠道营养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基础、肠道营养不耐受时肠道改变、调节肠道治疗肠道营养不耐受的进展。

  • 标签: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肠道菌群,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小儿肠道的影响,评价便涂片法监测小婴儿肠道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3个月以下小儿(试验组)及32例同年龄正常儿(对照组),用便涂片直接镜检法进行肠道的初步分析和监测。结果应用抗生素3~15d,试验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生长受抑制,革兰阳性球菌渐表现出优势生长。因此,对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尽早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结论应用便涂片直接检法可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定小儿肠道的变化情况,简便、经济、方便,实用。

  • 标签: 抗生素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道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6%)相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改善患儿儿肠道失衡,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腹泻 微生态制剂 肠道菌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