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2月期间收治的20例ECMO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ACT、APTT,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及护理对策。结果 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2,P<0.05)。结论 在ECMO治疗期间,患者的APTT和ACT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在ECMO治疗中,患者的内源凝血途径和血液凝固能力存在密切关联,APTT和ACT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依据。

  • 标签: ECMO 活化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1-2023.9年期间接收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分为对照组(53例)和护理组(52例),对两组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护理干预工作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护理组都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健康,值得推广护理。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小儿 PDCA循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实施后,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临床指标水平,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试验组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其首剂溶栓给药时间、DNT时间等临床指标在治疗干预后,得以显著缩短,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时间目标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镜、染色镜、常规镜对于直肠息肉的病变诊断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直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窄带成像镜、染色镜与常规镜对直肠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病变位置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并将窄带成像镜、染色镜以及常规镜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窄带成像镜检出的病变样本为 86例,染色镜检出病变样本 78例,常规镜检出的病变样本 12例。窄带成像镜与染色镜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镜,窄带成像镜与染色镜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窄带成像镜的对于直肠癌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3.17%、 91.63%、 98.36%,染色镜为 89.63%、 91.57%、 95.48%,常规镜为 76.34%、 78.12%、 86.31%,由此可见,窄带镜对于直肠癌变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敏感度要显著优于染色镜和常规镜,而窄带镜与染色镜的特异度则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常规镜。结论:窄带成像镜在检查过程中,其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状态的鉴别更加准确,能够突出肿瘤性病变与肺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镜,因此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窄带成像内镜 染色内镜 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胃上皮瘤变(GIEN)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3例GIEN患者,均行内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以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镜活检结果显示,53例GIEN患者中,LGIN14例,HGIN31例,ECG8例;镜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LGIN为8例,HGIN为23例,ECG为22例。结论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相比,镜活检GIEN的诊断效果较差。

  • 标签: GIEN 内镜活检 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镜与窄带镜(NBI)、染色镜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镜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镜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镜、NBI组及染色镜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镜相比,NBI组、染色镜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镜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镜较常规白光镜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镜低。常规白光镜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 标签: 异常隐窝灶 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皮瘤变镜活组织检查与镜切除标本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胃上皮瘤变患者,均经术前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结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37%(38/54),差异率为29.63%(16/54)。结论镜切除病理与镜活检病理结果存在差异,前者可靠性更佳,是胃上皮瘤变诊疗理想手段。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内镜活检病理 内镜切除标本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HbA1c及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DR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DR组,分别为50、41例。采用回顾性CGM系统行连续7~ 14 d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监测,计算TIR。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TIR、HbAlc与DR的相关性;同时生成一个新的指标即预测概率值(PRE_1),以代表TIR和HbA1c预测发生DR的联合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IR、HbAlc和PRE_1预测DR发生的价值。结果NDR组、DR组患者TIR分别为(81.58±15.51)%、(67.27±22.09)%,HbA1c分别为(8.03±2.16)%、(9.01±2.01)%。两组患者TIR、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1、-2.208,P=0.001、0.030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HbA1c与DR呈显著相关(比值比=0.960、1.254,P=0.002、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R、HbA1c和PRE_1预测发生DR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0.668、0.707 [95%可信区间(CI)0.597~ 0.812,P=0.001;95%CI 0.558~ 0.778,P=0.006;95%CI 0.602~ 0.798,P=0.001)。TIR、HbA1c和PRE_1预测发生DR风险的AUC之间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TIR之间的线性方程为HbAlc (%)=11.37-0.04×TIR (%)。结论TIR、HbA1c均与DR相关且均可预测发生DR的风险,两者联合使用对发生DR的预测价值并无提高。TIR与HbAlc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球囊扩张术患者共 100例,根据钙磷乘积差异分 2组每组 50例,对照组的患者是钙磷乘积 > 55 mg2 /dL2的患者,观察组是钙磷乘积≤ 55 mg2 /dL2 的患者。比较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术后再次失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再次失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下,高钙磷乘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球囊扩张术的术后再次失功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的影响大,可导致生存时间缩短和术后再次失功率升高。

  • 标签: 钙磷代谢紊乱 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 术后再次失功率 平均生存时间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与重症脓毒症患儿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相关这一假设。设计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的二次分析。采用多变量负二项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发病48 h红细胞输注与发病14 d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ysfunction,OD)或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天数之间的关系。场所一家四级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纳入符合共识标准的18岁以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排除脓毒症发病前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和脓毒症发病48 h接受体外膜氧合支持的患者。方法和主要结果纳入94例患者,中位年龄6(0,13)岁,61%为男性;78%有脓毒性休克,41例(44%)在脓毒症发病后48h输注红细胞(早期输注红细胞)。多变量分析显示早期输注红细胞与OD天数增加44%独立相关(校正相对风险ARR 1.44,1.04~2,P=0.03),尽管风险因疾病严重度(交互P=0.004)和休克严重度[血管活性变力评分(vasoactive inotrope score,VIS)交互P=0.04,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交互P=0.03]而不同。MODS天数相对风险随休克严重度变化(VIS交互P=0.008,SI交互P=0.01)。休克严重程度最低的儿童早期输注红细胞相关风险最高。结论与之前研究一致,早期输注红细胞与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延长独立相关。本研究是首批根据临床可用的休克严重度评估方法记录不同输血相关风险的研究之一,表明在休克较轻的儿童中输血相关风险更大。更大规模的验证这些相互作用的多中心研究对于设计目前急需的重症脓毒症患儿红细胞输注试验是必要的。

  • 标签: 儿科 多器官衰竭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免疫系统 红细胞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乳腺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联合乳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乳房美容效果、上肢功能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为(16.3±1.1)h、手术时间为(61.6±11.3)min,对照组拔管时间(28.2±6.4)h、手术时间(124.2±28.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2、16.479,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8.7±17.9)mL、术后引流量为(105.9±19.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22.4±23.1)mL、术后引流量为(257.2±36.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8、18.797,均P<0.05);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3.8%(χ2=5.584,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5±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3.7±6.6)°,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5.9±4.9)分,对照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7±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0.1±6.1)°,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3.5±4.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2、12.450、12.647,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38.8%(χ2=6.309,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拔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出血 手术时间 拔管时间 乳房美容效果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1日在该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69例)给予团队资源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与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同时对患者的恢复也有较大的益处,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团队资源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诊时间 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二氧化碳充气时间对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989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口入路54例,胸前入路266例,开放手术668例,常规全身麻醉,记录腔镜组CO2充气时间,苏醒、复苏时间等,分析CO2充气时间对患者苏醒、复苏时间的影响。结果经口组及经胸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开放组明显延长,t=0.000,t=0.000,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口组患者CO2充气时间比经胸组亦显著延长,t=0.0097,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三组间患者苏醒、复苏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CO2充气时间或手术时间与患者的苏醒、复苏时间并没有的显著相关性。结论在PETCO2维持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CO2充气时间的延长并未对患者的苏醒造成影响。

  • 标签: 腔镜,甲状腺,苏醒延迟,高碳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IPO(微创骨板技术)与LCP(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及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用MIPO联合LCP治疗,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中,采用MIPO联合LCP治疗,既可提高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又可改善手术指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MIPO LCP 肱骨骨折 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目的明确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发病24h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将发生BHS62例作为BHS组。又将BHS组以BHS持续时间分为〈7d组31例和≥7d组31例。另将未发生BHS的24例作为无BHS组。收集患者脑梗死发病后第1、2、3~5、6~8、9~11、12~14天心电图、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T、心脏超声、LVEF;入院及住院14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HS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HS组患者出现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任意1种异常的时间为(22.7±17.4)h,BHS发生高峰在脑梗死后12~24h。BHS持续时间为(8.2±3.6)d,中位时间为7d。BHS组NIHSS评分(12.8±3.9)分,无BHS组为(7.8±3.1)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7d组住院时间较≥7d组缩短(P=0.03),〈7d组出院时NIHSS和mRS评分低于≥7d组(χ2=23.3,Plogrank〈0.01;χ2=34.4,Plogrank〈0.01)。结论对可能继发BHS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心脏监护应≥48h,对患者及时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有可能缩短BHS的持续时间,可能改善脑梗死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 利钠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MIPO (微创骨板技术)与 LCP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及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8 例肱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 34 例。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用 MIPO 联合 LCP 治疗,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 P < 0.05 );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较低( P < 0.05 )。结论:在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中,采用 MIPO 联合 LCP 治疗,既可提高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又可改善手术指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MIPO LCP 肱骨骨折 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标本血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患者,对其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0例疝气患者,摸球划分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可减少疝气患者出血量、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

  • 标签: 疝气患者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 手术时间 平均出血量 自主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