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纤维化大鼠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组织NF-κB以及ERK-1mRNA的表达。结果NF-κBmRNA及ERK—1mRNA的表达:正常组分别为0.317±0.035和0.434±0.067,模型组分别为1.219±0.158和0.944±0.151,CUR组分别为0.912±0.274和0.736±0.293,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SMA的表达:CUR组为4.327±2.064,模型组为6.784±2.158,正常组为0.943±0.371,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κB诱导的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抑制ERK-1的促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大鼠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核因子ΚB 姜黄素
  • 简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切除术(ALPPS)是在2007年由德国医生Schlitt首先实施的新术式,该术式主要针对的是巨大肝脏肿瘤和肝脏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余体积不足的病例而设计的[1]。手术分2次进行,首次完成左右半的离断,将拟切除的肝脏门静脉系统完全解剖阻断,同时保留该部分肝脏的动脉以及静脉系统,从而达到保留肝脏的再生目的,在保留肝脏再生、

  • 标签: 静脉结扎 肝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 静脉系统 德国医生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4年4月-2001年7月间收治84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标准84例中痊愈65例,占77.4%,中残3例,占3.6%,重残3例,占3.6%,死亡13例,占15.4%。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分析 小儿 痊愈 GOS评分 回顾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47岁。因灭火器开裂,高气压冲击胸腹部致腹痛2小时入院。查体:T36℃,R22次/min,P80次/min,BP100/30mmHg。体检: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四肢厥冷,左侧下胸壁可见大片挫伤痕,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及左中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块,脾区无压痛,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可疑。B超检查:盆腔可见4.8cm厚液性暗

  • 标签: 腹内多脏器严重损伤 救治 诊断 手术疗法
  • 简介:心脏直视手术后,缺血性心肌损伤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据报道为3.7—30%,严重的可引起病人术后早期死亡。因此,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及时、准确地估计肌心保护措施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关报道国内较为罕见。我们从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观察了32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手术前后心电图、血清酶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肌损伤 血清酶学 电击除颤 四联症 鼓泡氧合器
  • 简介:目的分析下丘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介绍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18例确诊为下丘脑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外伤性下丘脑损伤治疗应抓住各个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下丘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来势凶猛,变化快,死亡率高,本文经123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认为: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神经外科的专科护理技术,做好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早期采取治疗急救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及获得良好的愈后效果至关重要。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 病情观察
  • 简介:临床上放射性治疗设备及介入诊治手段应用增多,接受肿瘤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太空活动增加,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接受过量照射的人数日益增加。辐射(IR)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HSC)损伤,引起骨髓持久抑制甚至个体死亡,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切需要对其损伤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损伤机制 辐射 治疗设备 生存期延长 肿瘤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处理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于伤后12h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防止应激性溃疡、肠内外营养支持以及合并伤早期处理,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结果伤后6个月按GOS统计,其中死亡8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8例,中残12例,良好8例。结论对重型DAI早期综合治疗(12h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 早期综合处理 预后
  • 作者: 蒋运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蒋运芳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交通厅和建筑方面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发生颅脑损伤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残率。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才能够挽救患者的性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护理中的有效措施和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共计92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随后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方法。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并将试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试验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概率为6.53%(3/46),要显著优于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19.57%(9/46)(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提升患者临床护理存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均有着重要作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颅脑外科护理的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护理 重症救治 护理措施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因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是不能分裂的,损伤后神经细胞只能被胶质细胞所填充而形成胶质瘢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损伤 修复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经济损失
  •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8例外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例进行了神经外膜束膜缝合术、神经外膜束膜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结果本组18例全部随访.23条神经,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优9例11条神经,良7例9条神经,可2例3条神经,优良率达86.9%。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 周围神经损伤 显微修复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以及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部位可见神经纤维肿胀。灰质部运动神经元肿胀、坏死,尼氏体淡染,甚至溶解。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通过铜银染色和Luxol固蓝染色,可见运动神经元溃变以及髓鞘脱失。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重复性好,适合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

  • 标签: 创伤性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挫伤 铜银染色 Luxol固蓝染色
  • 简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文对几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环氧合酶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7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90 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5 例,观察组 45 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件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呼吸衰竭 护理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