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开展分组研究,2022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遵医嘱按时为患者注射胰岛素,2022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在此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对照组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并持续进行改善,对比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注射胰岛素未准确执行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未准确执行率为6.44%,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患者注射胰岛素未准确执行率为1.81%,可见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对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执行情况,(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执行情况,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注射管理 胰岛素注射准确执行率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时为患者提供管圈活动,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选取时间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结束。对患者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皮下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皮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显示有差异(P

  • 标签: 管圈活动 糖尿病 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率 皮下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注射患者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1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比较两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投诉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情况以及投诉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注射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采用护患沟通技巧,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门诊注射  护患沟通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找出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后注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垂直移动高度,作为临床泵体垂直移动安全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orinfusionPumpWZ-50C、WZ-50C2、BRAUNPerfusorcompact3台微量注射泵在10ml/min的运转速率下,分别用电子天平测定在平面未移动时以及分别垂直移动15,25,35,50cm高度后1min的注出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移动注射泵各不同高度间的流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垂直移动15,25,35,50cm与未移动时的1min的平均注出流量的差值分别为0.004,0.017,0.033,0.046ml,差值最小的是垂直移动15cm高度流出量剖面图显示水平面与垂直移动15cm高度的流出量线条呈稍有抬高而接近水平线状态,而后此高度流出量的点成为了一个拐点,线条随着垂直移动高度的增大变得越来越陡直,显示注出量比较的改变随着移动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结论垂直移动15cm高度注出量的变化最小,成为不同高度的增加使流出量急剧增加的拐点,此垂直移动高度是安全的移动高度.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垂直移动 注出率改变 安全移动高度
  • 简介:【摘要】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手术治疗可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玻璃体等位置,有效提升局部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模式。正因如此,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手术广泛作用于眼部疾病,比如眼内炎、高眼压等,但因手术精密度比较高,容易出现手术失败以及术后并发症,为了提升手术效果需要重视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针对患者的情况开展相应护理,对于提升手术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次我们将回顾总结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手术个性化护理的报道以及要点,旨在为后续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手术 个性化护理 综述
  • 作者: 袁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09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3期
  • 机构: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住院部,广东 佛山528211
  • 简介:目的:在妇科术前准备中,观察传统清洁灌肠与口服甘露醇注射液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差异。方法:共有16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均是我院2019.01~2020.12收治的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根据硬币正反原则分组,分为80例对照组(传统清洁灌肠)和80例实验组(口服甘露醇注射液)。观察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口服甘露醇注射液肠道清洁度高达97.50%(t=52.028,2=5.97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为32.50%,实验组为12.50%,实验组显著较低(2=11.470,p<0.05)。结论:口服甘露醇注射液可以替代清洁灌肠,清洁效果显著,杜绝清洁灌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清洁灌肠;妇科手术;甘露醇注射液;护理肠道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糖尿病并发症体验教育、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胰岛素规范注射保护动机和胰岛素规范注射得分。结果观察组胰岛素规范注射保护动机和胰岛素规范注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主动防范性,提高胰岛素注射的规范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保护动机理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腰穿鞘内注射治疗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白血病患儿计64例,均采用腰穿鞘内注射治疗,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采用舒适护理实验组(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在采用腰穿鞘内注射治疗的同时,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白血病 腰穿鞘内注射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腰穿鞘内注射治疗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白血病患儿计 64例,均采用腰穿鞘内注射治疗,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 n=32)与采用舒适护理实验组( 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在采用腰穿鞘内注射治疗的同时,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白血病 腰穿鞘内注射术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自行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情况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自行注射胰岛素技术掌握率,以达到更好控制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 简介:临床上持续吸氧的患者需要外出做检查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氧气枕进行持续的供氧。在氧气枕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玻璃接头连接吸氧管和氧气枕导管,经常因为碰撞使玻璃接头破裂,导致吸氧不能正常进行或不慎划伤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存在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一次性20ml注射器针头套改装做为导管接头。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注射器针头套 氧气枕导管接头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配制后不同时间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实用浓度在两种常用溶媒中稀释中药注射液,用微粒分析仪对其微粒进行测定,从而分别测定其在0h~4h的微粒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配制后1h~2h微粒数相对稳定。[结论]中药注射液与两种常用溶媒配伍后在1h~2h输入病人体内是最安全的。

  • 标签: 静脉输液 中药注射液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注射胰岛素护理教育干预,观察两组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使用知识,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胰岛素注射部位、胰岛素笔的使用、胰岛素的保存、注射器及针头的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教育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使用方面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笔 注射胰岛素 护理教育干预 常规护理 使用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检查对比剂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进行右颈部CTA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实验组采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两种方式对比剂的外渗率,结果:实验组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应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外渗率,确保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三期对比剂注射 头颈部CTA检查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外渗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服务对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方法 将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院内的80例门诊注射室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随机编号后按照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服务护理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文关怀服务 护患关系 门诊注射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找到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的理论依据,警示护理人员,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确保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盐酸川穹嗪配药后残余的微量药液(室温28℃),用一次性注射器加入少量溶媒后,抽吸出来放入同一(注射用灯盏花素或者盐酸川穹嗪)药瓶内。过程:观察约10分钟,会出现白色沉淀物,时间越久颜色越深、浓度越浓。结果:在一定的室温下(≧25℃),两者先后序贯输入时,在一次性输液器内相混时,起初会有肉眼难以辨认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继而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堆积,越来越浓。结论:两者之间存在药物配伍禁忌,应叉开或分步或更换一次性输液器再输入。

  • 标签: 注射用灯盏花素 盐酸川穹嗪 配伍禁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内科收治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要求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结束后独立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由护士对两组患者的注射技术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操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通过口头、书面、图片、视频宣教及模型模拟练习,有效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操作的掌握,对保证患者胰岛素用药安全、维持血糖平稳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多模式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注射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在胰岛素注射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患者随机分为培训组与对照组各35例,培训组根据所反映的问题采取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2组均在培训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培训组在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及注射技巧方面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χ2=4.644,P=0.031)。结论通过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可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注射技巧掌握情况,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

  • 标签: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 培训 血糖达标率 糖尿病 社区
  • 简介: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16例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品管圈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实施前(P﹤0.05),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