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闭合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闭合胸部创伤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DR、CT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在肺挫伤、肺不张、肺撕裂伤、气胸、胸腔积液上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DR(P<0.05),而两者在肋骨骨折和皮下、纵膈气肿上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R与CT检查在闭合胸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医疗诊断工作中可联合使用。

  • 标签: DR CT 闭合性胸部创伤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超声用于腹部闭合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急诊腹部腹部闭合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对其超声检查影像资料作回顾分析,将其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结果比较,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共70例同临床诊断符合,定位符合率为90.91%,其中空腔脏器损伤8例,肾破裂16例,脾破裂15例,肝脏破裂20例,腹膜后血肿6例,复合损伤5例,诊断定位符合率依次为80.00%、94.12%、93.75%、100.00%、85.71%、71.43%。结论急诊超声用于腹部闭合损伤内脏破裂出血诊断中定位符合率理想,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内脏破裂出血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研究组患者B超检查结果,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相对比,探讨B超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B超诊断中共检查出肝破损21例,脾破损20例,肾挫裂伤10例,膀胱破裂5例,胰腺断裂伤6例,肠破裂伤2例,肠系膜血管破裂2例;将其与术后结果相对比,诊断符合率为89.19%。结论B超在腹部闭合损伤中具有比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内脏等组织的损伤情况,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治疗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腹部损伤中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求诊的外科急腹症患者80例和闭合腹部损伤患者62例,全部采用腹腔穿刺术对其进行帮助辅助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进行合理的临床治疗,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腹腔穿刺术在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外科急腹症在腹腔穿刺中,检出阳性78例,阴性2例,检出率达到97.5%,闭合腹部损伤在腹腔穿刺中,检出阳性54例,阴性8例,检出率达到87.1%,并与病理相符。结论腹腔穿刺术在临床诊断中,无论是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还是闭合腹部损失患者,都能快速诊断,简单易行,为患者减轻了多重检查的痛苦,为医生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是适合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外科急腹症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T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方法选取且分析于2012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84例腹部闭合内脏损伤患者资料,本组均行超声及CT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与影像学分析。结果与研究组89.30%对比,对照组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确诊率85.71%略低,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7.50%比较,对照组诊断空腔脏器损伤确诊率81.25%显著更高(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腹部闭合内脏损伤具快速、简便、重复性佳等优势,可适用于实质脏器诊断中,但CT应用于空腔脏器诊断效果较超声更优,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 超声 CT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B超应用在急性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提升急性腹部闭合损伤诊断精准的临床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三甲医院功能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100例急性腹部闭合损伤患者,所有患者都已经确诊,且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B超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并将B超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客观比对。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诊治工作,B超检查发现共有93例急性腹部闭合损伤患者,其精准是93.00%,有1例(1.00%)患者被误诊,6例(6.00%)患者被漏诊。结论选择B超方案对急性腹部闭合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准确较高,可推广。

  • 标签: B超 手术结果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 精准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B超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确诊为腹部创伤患者78例进行研究,并分别予以B超、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以及,对比CT诊断、B超诊断的准确。结果78例腹部创伤患者B超诊断的准确率为88.46%(69/78),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44%(76/7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脾、胰腺、肾等部位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部创伤的诊断应用CT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诊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CT B超 腹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中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80例,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针对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PTAPPT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DIC及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死亡率,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病例,分析控制手术治疗实施过程,指导临床实践。结果3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经损伤控制外科手术,通过积极止血、抗休克,建立静脉通道,SICU复苏后28例(87.50%)患者病情好转,于首次手术后24~48h进行确定性手术,4例因病情太重死亡。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病例患者身上起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为患者赢得了关键的救治时间,极大的改善了患者机体内环境,为后继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

  • 标签: 腹部创伤 严重 损伤控制性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用于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的56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行急诊I期手术治疗的45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中死亡6例,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死亡率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控制性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选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损伤控制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损伤控制组患者。结果损伤控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损伤控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在治疗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应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实现对腹腔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有效防范。

  • 标签: 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诊治严重腹部创伤 30例,其中 15例应用损伤控制手术作为观察组,余下 15例为传统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中将损伤控制手术进行运用,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效果。方法:我院接收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 X 线,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 CT 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概率。结果:对比两组病人的诊断结果,发现采用多层螺旋 CT 检查对病人的诊断概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 CT 检查能够有效地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 多层螺旋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粉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科室收治的28例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粉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足踝评分。结果本组入选的28例患者手术效果均成功,术中和术后并未发生突发情况或并发症,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8.26±3.14)d,愈合时间平均为(13.42±2.15)周。术后6个月患者的足踝评分明显提高,本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6.43%(27/2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粉碎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救治、观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积极伤情判断,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诊断腹腔穿刺,做好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盆骨折 合并症 腹部闭合伤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对闭合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35例)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15例)收治的50例闭合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监测并记录ICP初压,ICP、波幅(AMP)及压力波幅相关指数(RAP)均取患者入住监护室期间所监测指标的均值。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分为预后不良组(GOSⅠ~Ⅱ级,22例)和预后良好组(GOS Ⅲ~Ⅴ级,2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ICP相关参数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性别、年龄、入住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时长、参数监测时间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出院时的GCS、出院与入院时GCS的差值(△GCS)均高于预后不良组,而入院时合并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者占比、ICP初压、ICP均值、AMP、RA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合并脑疝、出院时GCS≤13分、△GCS≤4分、ICP初压≥25.0 mmHg(1 mmHg=0.133 kPa)、ICP均值≥12.5 mmHg、RAP≥0.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ICP初压和R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5% CI:0.85~1.00)、0.86(95% CI:0.75~0.97);ICP初压和RAP的灵敏度分别为86.4%、77.9%;特异度分别为78.6%、85.7%。结论ICP初压值、RAP对闭合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后 颅内压 颅内压波幅 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单纯创伤桡骨头脱位(ITRH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患者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15~41岁,平均27岁;左侧3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2~13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屈伸活动度平均136.9°,旋转活动度平均143.8°。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除1例前臂旋转明显受限外,其余7例活动功能良好,8例患者的MEPS评分均为满分。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稳定可靠,术中尽量避免克氏针贯穿固定上尺桡关节,术后应早期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外科手术 桡骨头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闭合骨科创伤患者接受冷敷加中药贴敷疗法,评价疼痛改善效果。方法:我院骨科在2022年2月至2022年9月接诊的84例闭合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患者治疗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并分别接受西药治疗、冷敷加中药贴敷疗法。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因子水平。结论:冷敷加中药贴敷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闭合骨科创伤患者的疼痛感,并可以降低炎症反应。

  • 标签: 闭合性骨科创伤 中药贴敷疗法 冷敷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