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脑外伤患者时,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 脑室腹腔分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脑外伤患者时,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 脑室腹腔分流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出发,验证了把"VP+NP"这一结构看作述补短语或动宾短语目前都是合理的,是因为它们反应了该结构的不同计算阶段。随着介词的虚化和后置用法的减少,"VP+NP"会逐渐倾向为动宾短语。

  • 标签: V+P+NP 重新分析 动宾短语 述补短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55例脑积水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采纳抽签法分观察组(78例,围手术期护理)与对照组(77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率及治愈率高;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患者整体疗效且改善预后效果,便于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护理 治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小儿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右颞部切口感染1例、引流管阻塞1例,低颅压综合征2例及消化道症状1例,但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并发症均得以减轻,最终消除。结论对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小儿脑积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基础治疗)、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7.50%、75.00%,研究组更高;研究组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多个并发进程由于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而发生同步与互斥制约关系,在处理顺序不当时容易引起死锁,为提高并发进程的执行效率和防止进程死锁。本文采用具体实例分析如何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制约关系。关键词:同步互斥PV操作

  • 标签: 互斥分析 同步互斥 实现同步
  • 简介:摘要脑室持续引流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置于前端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脑室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颅内压增高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恢复慢,不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外,还离不开病人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 标签: 脑室穿刺引流术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的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76例因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的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生DICH分为发生DICH组和未发生DICH组。分析DICH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出血部位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伴发疾病、既往手术史、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穿刺道水肿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等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DICH者共23例(13.07%),发生时间为术后2~11 d,表现为硬膜下、分流脑室端穿刺道和(或)脑室内的1个或多个部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DICH组与未发生DICH组间在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史是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16,95%CI:1.555~13.110,P=0.006;OR=5.352,95%CI:1.987~14.414,P=0.001)。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周内是DICH高发期,对于伴有术后硬膜下积液、2周内下调分流管阀门压力的患者应密切监护以预防DICH的发生。

  • 标签: 迟发性颅内出血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3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均实施腰大池-腹腔分流。结果ADL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6例,Ⅴ级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方法,可部分替代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腹腔分流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分流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3.75%(42/96),采取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占56.25%(54/9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判定患者的预后,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判定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腹腔分流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正常压力脑积水 腹腔分流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2016年是泌尿外科医生值得纪念的年度,40年前,也就是1976年,世界上第一篇有关经皮肾手术的文章得以发表。经过40年的发展,经皮肾技术已十分完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A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和中国泌尿外科学会(ChineseUrologicalAssociation,CUA)均将其列为2cm以上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手术 P.D.F V.I.P 泌尿外科学会 泌尿外科医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