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课本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的栏目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利用好这些栏目的功能,通过这些栏目教师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那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够感觉不是那么困难,充分开发这些栏目的功能,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以电磁感应为例对高中物理各栏目的内容、特点、功能进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栏目的功能,充分发挥各栏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高中物理课堂更加高效。

  • 标签: 高中物理 各栏目功能特点 利用和开发 电磁感应定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磁场干预对异位骨化(HO)大鼠模型的抗异位骨化效应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采用钳夹、切断跟腱等方式将模型组、观察组大鼠制成HO动物模型,对照组术中仅暴露跟腱组织,未给予钳夹、切断处理。观察组大鼠于制模后每天给予2次50 Hz、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暴露干预,每次持续2 h。于术后3 d、14 d、1个月及3个月时每组各取6只大鼠,提取跟腱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采用Western blot或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母亲DPP同源物7(Smad7)、母亲DPP同源物3(Smad3)、磷酸化母亲DPP同源物3(p-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等蛋白或基因表达情况;于术后1个月、3个月时对各组大鼠患肢跟腱部位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异位骨化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包括跟腱大体外观、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X线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异位骨化形成被明显抑制。模型组及观察组MMP-9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TIMP-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TIMP-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Smad7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Smad3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结论50 Hz、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干预对HO大鼠模型具有明确的抗异位骨化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mad7表达,阻止Smad3磷酸化,从而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促进MMP-9/TIMP-1重新恢复动态平衡有关。

  • 标签: 正弦交变电磁场 异位骨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转化生长因子β/母亲DPP同源物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在实际电网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有较多配置,但受电网接地方式及PT结构形式影响,PT故障问题多有发生,影响电网监控及保护功能实现。对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本身首先介绍PT故障类型,深入分析PT故障形成机理,并以此为据,分别介绍PT故障防控的常规方法及综合方案,以作借鉴。

  • 标签: 电磁式 电压互感器 故障 分析 防控
  • 简介:摘要:瞬变电磁法测深是以电阻率的差异来区分岩性及构造体并根据电阻率值的大小以及在地下的展布形式来识别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性质的一种物探方法[1]。本文采用瞬变电磁法对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一端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围岩含水情况开展超前探测,分析掌子面前方岩体结构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 标签: 瞬变电磁法 超前探测 裂隙水 高速公路隧道
  • 简介:摘要:作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电磁感应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尤其是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深入教研,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知识中提高实践能力,把握整体教学的重点,将更好地服务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本文将重点介绍当前的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和这一知识对实验教学作用的分析,并从多个方面总结了电磁感应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此外,本文还从多个方面讨论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整合,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利用。

  • 标签: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 融入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和对照组22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住院费用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肺漏气、血胸、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或死亡病例,累积生存率100%。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且不增加复发率,未降低远期生存率,亦未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 标签: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定位 肺磨玻璃结节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电磁学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比较难的一部分,是未来从事电子类工作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在实际电磁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性是非常强的,未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物理电磁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的研发与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物理学习的创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高中物理 电磁学 自制教具 开发
  • 简介:摘要:高中的物理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师生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学习、专研。而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处则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这篇文章就是主要对这一章节的教学问题、方式等进行浅议,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意见,希望能对这方面的困难有一定的益处。同时也希望能对高三物理复习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在这节物理学习中,对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 标签: 高中物理 带电粒子 电磁场 运动问题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3月9日浦东机场一次稳定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降水发生之前十二小时以上高空底层的水汽密度就已经开始逐渐增加,整层大气的相对湿度也出现显著的增加。而液态水含量的出现和增加主要发生在降水发生时段,尤其是强降水期间。微波辐射计对稳定性强降水的发生可以在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之前提供预报参考,对提高此类天气预报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稳定性强降水 浦东机场 微波辐射计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中针对患者的腰椎间盘病变放射辐射剂量进行降低时,可采用 CT轴位扫描进行操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CT轴位扫描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CT检查,对患者实施检查时分别对其应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针对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剂量扫描的患者通过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时,对其应用CT 轴位扫描可以让患者的放射辐射剂量得以有效降低,此方式具有着很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病变 CT轴位扫描 放射辐射剂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诊断场所 辐射安全 感染控制 方舱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射线辐射评价、剂量控制方法等,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关系。方法:课题观察76例有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需求的患者,默认机器曝光条件者38例属机器组,曝光条件行人工设定者38例属人工组,检查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完成后行X射线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人工组基值管电压高,摄片总帧数少,X射线剂量乘积、入射表面剂量少,数据和机器组有差异,P

  • 标签: X射线辐射 检查安全性 剂量控制 患者满意度 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不同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对Hp(3)进行刻度,并对刻度结果进行比较,探究国内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刻度Hp(3)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直径20 cm、高20 cm的柱模,分别选取国内外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对同一TLD进行Hp(3)的刻度,选择射线包括RQR4(60 kV)、RQR7(90 kV)、RQR9(120 kV),刻度内容包括能量响应、角度响应和线性响应。结果在能量响应方面,TLD对国内外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响应均较好,响应值与照射值差异均在10%以内。在角度响应方面,TLD在国外辐射场响应值较好,响应值与照射值差异均在6%以内。而在国内辐射场,TLD在20°响应值偏低,响应值与照射值差异>10%。在线性响应方面,TLD在国内和国外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拟合程度均较好。结论本研究的各项检测结果表明,国内标准X射线RQR辐射场可以对TLD进行Hp(3)的刻度。

  • 标签: 眼晶状体 RQR辐射场 Hp(3) 热释光剂量计(TLD)
  • 简介:[摘 要 ] 现有冷凝水回收输送装置本身的结构,造成了实际运行中存在排气量大、输送停滞等问题,通过本新型基于电接点液位和电磁阀控制的冷凝水回收输送装置的应用,有效防止装置输送停滞及排气量大等问题,实现冷凝水回收输送装置更加高效环保,并进一步提升装置的使用广泛性。

  • 标签: [ ] 冷凝水回收输送装置 高效环保
  • 简介:摘要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电磁扰动系数(DC)在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价值。58例患者的术前电磁DC与术前血肿量呈正相关(r=0.809,P=0.001);血肿穿刺术前、后的血肿变化量与DC变化值呈正相关(r=0.858,P=0.001)。DC在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有效性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提示,DC的最佳截断点为10.5(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5.7%),曲线下面积为0.92。电磁DC能较好地反映颅内血肿量以及血肿穿刺术后血肿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研究性核医学科应用综合性防护措施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志愿参与研究的放射科护士3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基础设施和常规方法进行日常辐射防护;观察组护士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防护措施。分别检查两组护士六个月后在肝肾功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一年龄段,对照组护士的Cr、BUN、AL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在相同的工龄段,对照组护士的Cr、BUN、AL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设备联合常规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核医学科护士再施以综合性防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核医学科 综合性防护 辐射 肝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 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2)或80 kV(BMI<25 kg/m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62,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4,P<0.05)。结论"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 标签: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成像 碘对比剂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能谱 CT设置不同 kV值,探究低 kV下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 kV( 120kV),研究组采用低 kV( 100kV),对两组图像 CT值、噪声( SD)、信噪比( SNR)、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①客观评价:研究组各层面组织 CT值和 SD值均高于常规组;各层面脂肪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各层面肌肉 C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 SD值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肝脏和脾脏 CT值和 SD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各层面组织 SN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②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评分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辐射剂量对比:研究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辐射剂量降低了 29%。结论:能谱 CT采用低 kV技术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低剂量 噪声指数 信噪比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方法: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本院就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展开相关研究,选取 31名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术后密切接触者,在术后 24h使用袖珍辐射仪监测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剂量,并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距离 100cm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距离 30cm者( P< 0.05)。术后 100天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术后 1天、术后 30天、术后 60天( P< 0.05)。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人接触时,接触者必须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合理时间内接触,接触时采取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后可解除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 密切接触 辐射安全 防护
  • 简介:摘要:变电站的10kV、35kV电压互感器基本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该互感器的固有缺陷就是会与线路的对地电容等发生铁磁谐振,导致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甚至设备烧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LC串联电路谐振原理,阐述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特性产生铁磁谐振的原因,以及铁磁谐振引起过电压、过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同时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提出了防范铁磁谐振的措施,对其消谐原理作了相关说明,仅供参考。

  • 标签: 电磁式 电压互感器 铁磁 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