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去大瓣减压术和常规大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减压组和常规开颅组,每组41例。常规开颅组予以常规大瓣开颅手术,标准减压组予以标准去大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颅内压、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标准减压组总有效率(90.24%,37/41)高于常规开颅组(73.17%,30/41),P<0.05;标准减压组住院时间[(12.10±3.05)d]少于常规开颅组[(16.47±3.67)d],P<0.05。术后1、7 d,标准减压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开颅组(P均<0.05);GCS、ADL评分高于常规开颅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标准减压组并发症发生率(9.76%,4/41)与常规开颅组(14.63%,6/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大瓣开颅手术相比,标准去大瓣减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与昏迷情况,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距软骨下囊肿的形态学及分布特点。方法在天津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0年经踝关节或足部CT扫描后诊断为距软骨下囊肿患者176例,其中男77例,女99例;年龄14~84岁[(56.1±14.0)岁]。通过Mimics 20.0软件三维重建距及囊肿区域后,构建田字解剖网格系统并将穹隆关节面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及后外侧四个区域。记录网格定位下距软骨下囊肿的受累区域及其性别、年龄及发病侧别;测量距软骨下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及体积。结果距软骨下囊肿发生于前内侧131例(74.4%),前外侧5例(2.8%),后内侧34例(19.3%),后外侧6例(3.4%)。距软骨下囊肿发生于老年(≥60岁)共78例(44.3%),发生于中年(45~59岁)共62例(35.2%),发生于青年及未成年分别为32例(18.2%)、4例(2.3%)。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区域年龄构成分别为59(49,64)岁、44(39,45)岁、61(54,68)岁、40(22,58)岁(P均<0.01);性别、发病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的软骨下囊肿前后径分别为(9.7±4.4)mm、(3.5±1.1)mm、(10.3±4.4)mm、(2.1±0.8)mm;横径分别为(5.4±1.7)mm、(3.9±1.8)mm、(5.9±2.2)mm、(3.4±1.1)mm;深度分别为(7.1±2.4)mm、(3.2±2.2)mm、(8.2±3.0)mm、(3.9±1.9)mm;表面积分别为156.1(82.6,198.2)mm2、23.0(21.4,28.9)mm2、180.0(75.1,230.4)mm2、28.0(20.3,36.7)mm2;体积分别为77.1(37.1,129.1)mm3、23.9(14.2,37.8)mm3、104.6(37.7,157.4)mm3、13.0(10.4,16.0)mm3。前内侧区和后内侧区分别与前外侧区及后外侧区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及体积比较,除前内侧横径与前外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另外,前内侧区软骨下囊肿深度明显大于后内侧区软骨下囊肿(P<0.05)。结论距软骨下囊肿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距穹隆前内侧病变最为常见,囊肿体积大且累及较深,其次为穹隆后内侧,穹隆前外侧及后外侧病变较为少见且囊肿体积较小。距囊肿的田字网格定位系统有助于对囊肿的定位及特征描述,可辅助临床医师对囊肿进行精确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骨囊肿 距骨 软骨 踝关节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用2型针刀拨离术改善髌骨活动度和用T型减压针在髌骨和胫骨平台行减压术相结合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4例采用髌骨拨离松解术和减压术,54例采用传统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为85、2%,(P^0.05),结论:2型针刀髌骨拨离术配合减压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拨离术 骨减压针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缺损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恢复重建下颌外观及功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生不懈的追求。目前,下颌重建术后外观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者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影像评估,但均存在不足,尚无客观统一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客观、有效的外观评估方法是下颌重建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回顾下颌重建的发展历史,综述不同学科对面部轮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手段,旨在为下颌重建后的外观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外貌,身体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和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而言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采取安全隐患干预对策,在具体操作环节针对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切实的应对和处理,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应有的安全管理效果,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事件等,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治疗 安全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部分儿童的龄测定,分析儿童的龄与出生年龄的差异状况,研究龄测定的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对116例儿童左手、腕骨DR片做龄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56例男性儿童出生年龄平均是6.93岁,龄平均是6.74岁。出生年龄与骨骼年龄 相差0.19岁。男性儿童骨骼年龄与出生年龄对比,骨骼年龄大于出生年龄26例,百分比为46.43%;骨骼年龄等于出生年龄1例,百分 比为1.793%;骨骼年龄小于出生年龄29例,百分比为51.79%。60例女性儿童出生年龄平均是6.61岁,龄平均是7.65岁。出生年龄与 骨骼年龄相差1.04岁。女性儿童骨骼年龄与出生年龄对比,骨骼年龄大于出生年龄37例,百分比为58.75%骨骼年龄等于出生年龄l例, 百分比为I.25%;骨骼年龄小于出生年龄22例,百分比为40.00%。结论龄是反映身体发育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龄测定能评价男女 儿童的发育·隋况,能早期发现有身高异常的遗传、内分泌疾病,对治疗及监护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生长发育 骨龄测定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和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而言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采取安全隐患干预对策,在具体操作环节针对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切实的应对和处理,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应有的安全管理效果,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事件等,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治疗 安全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和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而言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采取安全隐患干预对策,在具体操作环节针对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切实的应对和处理,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应有的安全管理效果,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事件等,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治疗 安全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聋患者佩带导助听器的临床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

  • 标签: 骨导助听器 耳聋 听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疏康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钙尔奇D片治疗,观察组(n=30)联合疏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腰膝酸痛、乏力、大便溏薄、畏寒、夜尿频繁);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变化(血清磷、TPINP、血清钙、血碱性磷酸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膝酸痛、乏力、大便溏薄、畏寒、夜尿频繁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膝酸痛、乏力、大便溏薄、畏寒、夜尿频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磷、TPINP、血清钙、血碱性磷酸酶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IN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碱性磷酸酶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两项比较(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通过疏康胶囊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疏康胶囊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聋患者佩带导助听器的临床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

  • 标签: 骨导助听器 耳聋 听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并分析安氏Ⅱ2错不同垂直面型上切牙区牙槽形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2成年患者43例拍摄锥形束CT影像后,以DICOM格式输入三维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重建层厚为0.3 mm。根据下颌平面角FMA角分组:高角组FMA>32°(13例),均角组22°<FMA<32°(15例),低角组FMA<22°(15例)。调整三维影像的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上颌切牙牙体长轴(切缘中点至根尖点连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腭侧牙槽的厚度及横截面积。选取通过牙体长轴的冠状截面,测量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处上颌切牙之间根间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①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厚度分别为:高角组(11.58±4.35) mm,低角组(11.61±3.01) mm,均角组(12.03±4.57) mm,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面积分别为:高角组(54.04±20.39) mm2,低角组(53.63±18.08) mm2,均角组(51.15±17.80) mm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上颌中切牙根间距离,高角组分别为(1.95±0.45) mm、(2.45±0.63) mm和(3.51±0.78) mm,都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根间距离,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型的安氏Ⅱ2错相对其他两组患者在中切牙根间的距离小,提示在中切牙间植入种植钉时,更需靠近根尖方向以避免造成牙根损伤。

  • 标签: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2 上颌切牙 骨面积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体后部距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0~65岁[(38.2±15.9)岁]。依据Hepple分型:Ⅱ型4例,Ⅳ型3例,Ⅴ型6例。依据Elias分区:7区9例,9区4例。病程为13~51个月[(26.2±11.4)个月]。均行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年软骨损伤修复情况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5个月[(15.7±3.7)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63.8±13.3)min]。VAS由术前3.0(3.0,4.0)分减少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1.0(0,2.0)分、1.0(0,1.5)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1±11.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4.8±9.5)分、(92.9±8.6)分;踝关节ROM由术前(48.5±7.5)°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61.9±10.3)°、(65.4±11.8)°(P均<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术后1年MOCART评分为40~85分[(70.4±14.2)分]。所有患者术后无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在康复训练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改善。结论对于距体后部OLT,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可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同时有效修复软骨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软骨 距骨 关节镜 富血小板血浆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创伤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规范性选择104例患者,均在本院骨科进行膝关节创伤的诊治,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依次排序,将先入院的52例设为常规组,应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后入院的52例设为关节镜组,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方面,关节镜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关节镜微创 膝关节骨创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