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开始接受早期营养支持,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数据如下:1.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实验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为3天,较对照组的5天明显缩短;2. 下床活动时间:实验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4天,对照组则为6天;3.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对照组则为9天;4.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结论:本研究表明,早期营养支持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早期营养支持方案。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营养状况 早期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方法:抽选120例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分析受检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神经的M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均小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分析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可以很好的辨别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岗定编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126例为观察对象,基于原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上,增加定岗定编。通过向6个护理单元护士长发放各科室定岗定编问卷调查表,了解科室岗位需求,护士长用人需求,初步拟定护理绩效薪酬改革方案,将各单元定岗定编、工作量、工作质量三方面进行综合效绩考核,运用历史数据和调查访谈对改革方案中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测算和调整,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实践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改革。结果该方法应用前后,护理人员辞职率[1.78%(1/126)]和调岗率[1.58%(2/126)]均显著低于改革前[2.59%(3/120)、3.33%(4/120)](χ2=3.75、4.21.均P < 0.05),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99.21%(125/126)]显著高于改革前[95.83%(115/120)](χ2=4.52,均P < 0.05)。结论该次绩效考核改革,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收益分配上向护理岗位倾斜,进而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创效的积极性,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护理质量审核 护理管理研究 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 薪金和附加福利 分配 考核 职业流动性 职业满意
  • 简介:目的:调研湖北省乡镇卫生院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进展,以总结经验并试图提出有效的改革参考模式.方法:设计调查表,采取集中调查、抽样调查、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调查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业务骨干.结果:被调查的152家乡镇卫生院中90%在人事与分配制度上进行了多种改革探索,虽有利有弊,但对维持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促进其发展有积极意义.结论:必须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的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笔者为此作了一些探索.

  • 标签: 湖北 调研 乡镇卫生院 改革 人事 分配制度
  • 简介:摘要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在我国各个行业都有体现,我国的公立医院也不例外。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中,实施将绩效考核与分配体制进行相关链接,保证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同工同酬,按劳分配获得报酬的公平待遇。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分配体系进行展开论述的,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的责任与压力,护理人员的编制情况,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将实际的绩效考核运用到分配体制中,建立绩效考核与分配的新体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增强医护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实现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 标签: 公立医院 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
  • 简介:完善医院奖金分配机制是深化医院内部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系统工程,头绪繁多,敏感性强,一方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动力,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医院奖金分配机制过程中引起的多元化情绪、调整对策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作出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医院 奖金分配 多元化情绪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 眼科专科护士 绩效考评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改革的难点之一。甘肃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常规,实行岗位靠竞争,分配凭贡献,形成了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医院 人事分配制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分配方案在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某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200名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医院现行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政策的问卷,为新型分配方案提供参考。结果医院现行绩效分配方案行政管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为(75.76±7.63)分,且在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个人与专业发展机会及工作待遇、同工同酬方面满意度较低,新型绩效分配方案可从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个人与专业发展机会及工作待遇、同工同酬方面进行改进。结论建立新型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方案打破了医院传统的定额分配模式,在充分体现行政人员劳动价值,提高行政人员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 行政管理人员 绩效管理 分配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护理绩效的分配中应用标准化工作量法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就职于本院的48位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工作量法,予以对照组进行传统工作量法,比较两组护理者对标准化工作量法的评分和两组护理人员对不同工作量法的满意度。结果:接受标准化工作量法护理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传统工作量法的满意程度,对照组的护理者对传统方法的评分明显低于标准化量法,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绩效分配 标准化工作量法 传统工作量法 满意度 评分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绩效改革方案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制定我科护理绩效改革方案,选择2019年6-11月行常规护理管理为参照组。2020年4-9月行绩效考核护理管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分值(由护士长管理手册为依据)、护士休假管理。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绩效改革方案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对年轻护理人员能力建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我院年轻护理人员42例,2020年按照绩效分配制度管理方式,2021年按照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管理方式,分析实施前后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无形成果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可提升年轻护理人员能力,使得其护理质量和无形成果评分显著提升,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年轻护理人员 能力建设 满意度 质量评分 无形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西药房排药 发药速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线加速器机架旋转加速度设置,对多病种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剂量学、机器效率和计划验证结果的影响,探讨机器模型中机架加速度约束条件的优化选择。方法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乙状结肠腺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在Pinnacle v9.10计划系统中建立允许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和限制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的两种机器模型,采用相同射野布置、优化目标参数和优化权重设计VMAT计划,分析各病种不同机架旋转加速度设置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变化,比较治疗时间和计划验证γ通过率的差异。结果入组病例采用允许机架旋转加速度变化的机器模型:治疗时间显著低于机架匀速运动组(t=-6.751、-0.209、-19.523、-28.999,P<0.05),分别降低了15.27%、18.07%、19.71%和28.75%,同时影响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但计划验证γ通过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鼻咽癌病例,脑干计划危及器官(PRV)最大剂量增加1.25%;对于肺癌病例,脊髓最大剂量和全肺V20增加了1.19%和1.21%,全肺V5降低了1.21%;对于腹膜后淋巴结放疗病例,双侧肾脏、肝脏、小肠和结肠平均剂量均有增加;对于乳腺癌病例,患侧肺V10增加了1.66%,健侧肺平均剂量降低了7.45%。结论允许机架加速度变化模型设置可显著缩短计划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虽一定程度上降低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增加部分危及器官剂量,但仍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在Pinnacle v9.10机器模型机架加速度约束设置中,推荐使用允许机架变速运动设置。

  • 标签: 机架旋转加速度 剂量学 治疗时间 γ通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体检者7 993例,其中男性4 371例,女性3 622例,年龄(55.8±7.9)岁。收集受检者运动、饮酒、吸烟、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baPWV等指标水平。根据运动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无运动组489例、一般运动(每周运动小于3次,每次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或每周运动累计时间小于90 min)组3 222例和规律运动组(3~5次/周或超过90min/周)4 282例。结果男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747.37±346.07)cm/s、(1 486.77±195.15)cm/s和(1 449.77±219.50)cm/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865.05±120.19)cm/s、(1 593.18 ±332.51)cm/s和(1 227.81±150.89)cm/s,3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不同运动组间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饮酒、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男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运动、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女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无论男性和女性baPWV异常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74.67、1545.54,均P<0.01)。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baPWV水平,同时改善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运动是中老年人群baPWV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规律运动方式更有利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运动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西药房排药 发药速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一日一次,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阿托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 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 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 P< 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西药房排药 发药速度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度暴露对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将40只8周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诱石组(B组)、加速度并诱石组(C组)和单纯加速度组(D组)。其中A组采用自来水饮水+生理盐水2mL/d灌胃,B组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溶液2mL/d灌胃,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度(+6G)暴露,D组单纯给予+6G暴露。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8d后收集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右肾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测定血液和右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以了解氧化应激情况。结果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肾组织草酸钙结晶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加速度组均显著增高(P〈0.01),加速度并诱石组结晶评分亦较单纯诱石组增高(P〈0.01)。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肾组织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肾组织SOD、CAT、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速度暴露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加速度暴露引起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草酸钙 加速度 氧化应激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Framingham积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