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根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根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需要根治疗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例数: 100例;时间: 2017年 7月 -2019年 2月),实施信封方式随机进行分组, 50例 /组,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根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的实验组,比较 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43.85±12.53) min,比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临床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 80.00%,并发症发生为 2.00%,比对照组发生 14.00%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小于 0.05。结论: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 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隧道式PICC置与常规PICC置在一次置成功率及导管移位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 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需要进行PICC置患者400例为对象,并计算机随机排序1至400例,任意选取其中的200例,进行常规PICC置,作为对照组,在对余下患者进行置时则进行隧道式PICC置,作为观察组。分析置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一次置成功率、导管移位发生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隧道式PICC置管 一次置管成功率 导管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皮肤存活的临床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手部皮肤逆行撕伤患者 72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 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皮瓣游离再回植术,观察组采取显微外科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皮肤存活。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0%,比对照组 80.0%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皮肤总存活为 91.7%,比对照组 61.1%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伤临床疗效优良,可提高术后皮肤存活,改善手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 显微外科技术 应用 术后皮肤存活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西藏昂仁县农牧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为西藏地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2017年5~9月调查18岁及以上昂仁县农牧区藏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共调查2 158人,平均收缩压为(128.67±25.90)mmHg,平均舒张压为(86.77±16.53) mmHg。高血压患病为37.81%,知晓为52.82%,治疗为45.10%、控制为6.62%。结论西藏昂仁县农牧民(≥18岁)高血压患病高,而知晓、治疗及控制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升提固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II度直肠垂43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脾虚气陷证脱肛患者43例,据刘佃温教授临证经验给予升提固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综合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改善肛门坠胀感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2.33℅,对照组复发13.95℅,两组复发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升提固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气陷证II度直肠垂,始终贯穿补气升提,收敛固的治法,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升提固脱汤 保留灌肠 针刺治疗 直肠脱垂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947例居民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控制、治疗控制现状。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中顺义区的数据,分析≥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控制、治疗控制及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的组间比较。结果947例顺义区居民标化后高血压患病为43.2%,知晓为31.4%,治疗为22.5%,控制为8.1%,高血压治疗控制为22.1%。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P〈0.01)。结论顺义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比较高,知晓、治疗、控制、治疗控制比较低。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管理。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治疗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留置尿采取护理干预对于尿路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共从本医院中选取妇科手术后留置尿患者60例,单双号法分组,考察组采取护理干预,一般组通过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尿路感染。结果:考察组尿路感染相比于一般组更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使妇科手术后留置尿致尿路感染降低。

  • 标签: 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率 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方法将我科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常规护理模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25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12月收治的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25例住院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结果运用PDCA循环组患儿留置时间较长,非计划拔大大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PDC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戴出院自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10月43例气管切开戴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戴出院自护。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内套管清洗消毒、气道湿化及造瘘口护理自护均明显高于实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戴出院患者的干预健康指导,提高了其套管自护,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属的生活负担。

  • 标签: 品管圈 气管切开 自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胸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胸部肿瘤科收治的需行PICC置的肿瘤患者14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ICC堵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堵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发生为7.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胸部肿瘤患者PICC堵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胸部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PICC置换术后敷贴部位的皮肤过敏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术的患者中选择560例开展研究,均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入院,其中,开展QCC活动前有290例,开展QCC活动后有270例。分析QCC活动前、后的皮肤过敏情况,并对QCC成员的个人能力、团队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QCC活动前,皮肤过敏为13.10%(38/290),QCC活动后,皮肤过敏降至3.70%(10/270),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PICC置管术 品管圈 皮肤过敏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降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拔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并对其降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拔的影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非计划拔从开展前的41.6%降低至20%。结论

  • 标签: 品管圈 剖宫产术后 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患儿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以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患儿进行研究,共70例,35例是参照组(常规护理),35例是研究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置成功率、感染发生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极低出生体重患儿 PICC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期带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8例患儿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未经分析,直接操作)和实验组(分析影响因素后进行干预),每组34例。对比拔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拔发生为8.82%,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为5.88%,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堵、[1]感染和家属要求拔除以及感染拔等为影响预期带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调整体外导管放置位置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减少影响因素,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 预期带管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患者PICC堵发生方面的效果。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于2021年6月成立QCC小组,圈成员7人,通过选取圈徽圈名以及主题,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改进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患者PICC堵发生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PICC堵发生从8% 降至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 品管圈 血液科病房 PICC 堵管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时为患者提供圈活动,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选取时间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结束。对患者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皮下不良反应发生、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皮下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显示有差异(P

  • 标签: 管圈活动 糖尿病 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率 皮下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根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疼痛发生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充治疗,观察组采用适充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轻,发生低,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相较超充治疗,适充治疗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疼痛发生

  • 标签: 不同程度根管填充 牙体牙髓病 疼痛发生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