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定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在提升其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数字表达法分为50例康复护理组和50例常规康复护理组,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在实施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DNF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不大(P>0.05),康复护理6个月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DNF评分(26.15±2.31)分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31.24±2.67)分,而Fugl-Meyer评分(52.36±9.54)分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41.24±8.89)分,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功功能恢复,在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三级康复护理 运功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模式在中医护理查房中运用效果。[方法]将基于PBL模式运用到我院护理部组织的中医护理查房中,即根据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护将参加人员随机分为生活起居组、情志护理组、饮食调护组、病情观察及药物护理组、康复护理组5个组,针对所负责的项目及病人在住院期间桌一焦点问题,通过查找文献,进行多科室联合讨论并汇报。设计PBL模式中医护理查房效果调查问卷表,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讨论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培训前后中医理论考试评价查房效果。[结果]将PBL模式运用到中医护理查房中能提高护士参与积极性、查房内容及形式具有创新性、提高护士中医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士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发现和解决问题及表达等各方面能力。PBL模式中医护理查房效果显著(P〈0.05),实施PBL模式护理查房后护士中医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PBL模式运用到中医护理查房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三级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方法 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甲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调查问卷表》对我院儿科8个住院科室进行儿科静脉治疗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静脉输液305例(94.14%),其中PVC 280例(91.80%)、CVC 15例(4.92%)、PICC 10例(3.28%),无钢针使用患儿。静脉治疗并发症的患儿共计47例(15.41%),分别为外渗和渗出20例(6.56%)、感染12例(3.93%)、静脉炎8例(2.62%)、导管堵塞5例(1.64%)、非计划拔管2例(0.66%),未见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在儿科临床应用普遍,采用PVC、PICC以及CVC能有效地减少患儿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渗出和外渗、非计划拔管等,减轻患儿由于漏针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儿更加舒适,提高了儿科满意度和优质护理,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敷贴的固定不妥,输液工具以及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导管维护不当等。

  • 标签: 儿科 静脉治疗 横断面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本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3—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的本科护士116名,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2.71±0.45)与国内护士常模(2.41±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1);本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本科途径、年日班占比、每日与患者接触时间占比等。结论本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以期改善本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本科护士 自我效能感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层级式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精准评价,提高高端科技产出占比,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规模堆积效应。方法将传统的"展开式指标体系"进行分级,分为国家、省部级与地方指标,按照入选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筛选并分为3个梯队,用指标分别对个梯队的参评对象进行分级评价,最终对其进行大排名。在评价方法一致的前提下运用"层级式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2018年先进科研科室与科研先进个人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展开式指标体系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层级式指标体系与传统展开式指标体系在大的评价格局上是一致的,仍然展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征。层级式指标体系可以使高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参评单位脱颖而出,可以有效屏蔽中低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总量堆积效应。结论"层级式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展开式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提高科技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值,使评价结果更精准,展现"精品战略",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选拔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 标签: 层级式 科研绩效 三级指标体系
  • 简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院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通过阐述无锡二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总结取得的成效,最后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 标签: 实践和思考 三级医院 支援社区卫生
  • 简介:目的采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管理病区。方法介绍护士长、兼职质量控制员、执行护士对病区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结果实现了病区护理管理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不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结论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了全员的质量监控意识,使质量管理由个人转变为全员、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实,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 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医院文化的核心部分,即精神文化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者通过研究医院职工个人价值观与医院价值观的契合度,为医院文化发展提供具体建议。

  • 标签: 医院文化 价值观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医院临床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现状及特点,为护理管理者提高跨文化护理能力提出建议,为制订跨文化护理培训课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量表(TSET)对上海市6所医院950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总分为594.96分±139.42分,其中认知维度183.63分±47.69分,实践维度200.12分±50.09分,情感维度211.21分±60.88分。不同宗教信仰、科室、职务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实践维度、情感维度及总体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人文课程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体得分较高(P〈0.05)。[结论]上海市医院临床注册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总体良好。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制订科学的跨文化护理培训课程,特别是认知层面课程,提高临床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

  • 标签: 注册护士 跨文化护理 自我效能 三级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对ICU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该院ICU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抽取60名,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实习生不同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的差异性以及学生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得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为得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为得分、临床护理安全管理考核成绩为得分、临床紧急事件处理考核成绩为得分,急救护理考核成绩为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96.67%)高于传统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 ICU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互联网+在医学健康网络上所提供的机能,主要是以层次性的病患诊疗为核心的。其构建的方式是以实体化的的医院作为前提基础,在互联网络平台上提供给患者们咨询或者其他一些与医疗有关的事项,互联网+通过云数据技术以及现阶段使用较为频繁的网络技术,辅以无地域限制的自由架构、实现医院与患者共赢的方式,将各地的医学资源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整合,拉近患者于医者之间的距离。

  • 标签: 互联网+ 三级医院 双向转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监控模式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作用,为完善临床护理病历质控制度提供依据。方法我科于2013年7月开始实行护理病历书写监控模式,本次研究分别抽取实施该模式前后的各240份住院护理病历,比较分析其基本内容、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及其他内容的书写缺陷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实施前后的护理病历在病人基本信息、入院评估表等基本项目以及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填写缺陷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监控模式后,住院护理病历缺陷率显著降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级监控模式 护理病历 书写质量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点评模式在我院药学部门中的开展效果。方法从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未实施处方点评模式之前的处方随机选择1000张,并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处方点评模式之后的处方随机选择1000张进行研究,对处方点评模式实施前后的处方合格率和处方书写不规范率以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和比较,较之处方点评模式实施前,处方合格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实施前后的处方合格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处方点评模式实施前,处方书写不规范率和处方不合理用药率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实施前后的处方书写不规范率和处方不合理用药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在药学部门中开展处方点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处方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三级处方点评模式 药学部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菌药物分为3类:可广泛使用类(Access)、谨慎使用类(Watch)、保留类(Reserve),本研究分析中国儿童及新生儿抗菌药物处方在WHO药物分类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调查4次,在每个调查区间内任选一天作为调查日,将所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信息通过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填报(https://pidrg-database.sgul.ac.uk/redcap/)。共覆盖9个省的18家医院参与本调查。调查科室包括感染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等。结果共来自18家中心的3 680张抗菌药物处方纳入研究,用于儿童的抗菌药物处方数2 675(72.69%),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处方数为1 005(27.31%)。总的抗菌药物处方中,其中可广泛使用类667(18.13%),谨慎使用类2 629(71.44%),保留使用类115(3.13%),未分类269(7.31%)。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2 044张处方中,其中可广泛使用类315(15.41%),谨慎使用类1 539(75.29%),保留使用类44(2.15%),未分类146(7.14%)。各中心的可广泛使用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0~60.00%,谨慎使用类为17.78%~100.00%,保留使用类为0~22.22%,未分类波动范围为0~38.55%。结论中国新生儿及儿童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及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中谨慎使用类所占比例较高。各中心抗菌药物的可广泛使用类、谨慎使用类、保留使用类所占比例差别较大。

  • 标签: 儿童 抗菌药物 婴儿,新生 世界卫生组织 基本药物目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学课程实施护理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学生58人为对照组,以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护理教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学生对该课程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结果:在理论知识分数和操作考试分数和教学质量上,观察组护生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表现(P<0.05),而且,在所采用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观察组护生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表现(P<0.05)。结论运用护理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标签: 三级护理教学 神经外科 护理 教学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学课程实施护理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学生58人为对照组,以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护理教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学生对该课程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结果:在理论知识分数和操作考试分数和教学质量上,观察组护生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表现(P<0.05),而且,在所采用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观察组护生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表现(P<0.05)。结论运用护理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标签: 三级护理教学 神经外科 护理 教学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运用质控法进行管理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共计选入患者为100例,为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3月所接诊患者,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50例患者,在进行病历书写时,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在对其进行病历书写时则需要将质控法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质量控制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书写质量情况以及病历书写合格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三级质控法 病历书写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防控体系风险预警在老年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社区筛查的148例老年脑卒中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防控体系风险预警干预。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高危因素筛查评分、患者对脑卒中的知晓程度以及卒中风险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高危因素筛查评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吸烟以及缺乏锻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知晓程度评分(高危因素、饮食习惯、合理用药以及康复锻炼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ES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防控体系风险预警干预对老年脑梗死高危人群具有较好干预效果,进一步降低该类患者的高危因素评分,提高该类患者脑卒中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高危人群卒中风险。

  • 标签: 脑卒中 三级防控体系 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