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松潘地区位于川、甘、陕三角区西部,亦即秦岭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交汇区的西部,是我国微细粒型金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内构造活动剧烈,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岩石多不同程度变质,金源岩丰富,为金的活化与富集成矿提供了优越的地质条件。以已知金矿床为先验条件,以遥感图像地质信息为基础,并与地质、物化探地矿信息相结合,开展金矿成、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及找矿效果。

  • 标签: 金矿 遥感 松潘
  • 简介:根据西安丰富的历史旱涝史料,建立了近1500年旱涝序列,并采用滑动滤波、功率谱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

  • 标签: 旱涝气候 长期变化
  • 简介: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非线性问题非常有效。利用2004~2007年南京站的逐日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点的逐日污染物浓度资料,使用SVM分类和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南京地区霾日分类预报模型和有霾日14时(北京时间,下同)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霾日的SVM分类预报结果,Ts(Threatscores)评分均在0.4以上;而有霾日14时能见度的SVM回归预报结果,按能见度误差范围为±3km算,准确率均达到了86%以上;加入当天08时新资料的订正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优于起始预报模型。二者的预报结果较为满意,可以给实际业务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支持向量机 回归分析和预测
  • 简介: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 标签: 子午岭林区 降水分布 气象台站 林业站 降水资源 森林气候
  • 简介:华中五省(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位于东亚季风区,干湿、冷暖的季节变化显著,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半年,特别是5—8月.每年入春后,随着冬季风的衰退夏季风的增强,多雨区开始出现在南岭附近,5—6月间一般在华南至江南之间摆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北移至长江流域并徘徊在江淮域一带,即所谓梅雨期.7月中旬再继续北移,7—8月我国北方进入多

  • 标签: 主汛期 旱涝 夏季风 冬季风 降水场 东亚季风区
  • 简介:对海北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77—2006年共3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海北地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海北地区 雷暴 特征
  • 简介: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气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气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地震前兆 土壤(断层)气 观测方法 气体特征
  • 简介:分析内蒙古地区雪灾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成灾因素,综合归纳大雪、暴雪形成机理、气候特点、天气形势和客观预报方法,以及新技术在雪灾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最后给出雪灾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白灾 暴风雪 监测预警 减灾决策
  • 简介:本文利用民和县1958—1992年共35年的春、夏旱资料,分析了干旱与前一年秋季降水、蒸发量、当年3—7月份降水的关系,寻找出与干旱相关比较好、物理意义明确的因子,建立了民和地区干旱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此模型对干旱的预测能力较强,尤其是对来年有、无春旱的预测预报能力更为明显。

  • 标签: 气候 干旱 预测 模型
  • 简介:摘要:我国北方地区地处高寒地带,冬季寒冷,低温持续时间长,最低温度可达 -20摄氏度以下,这对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本文着重分析阐述高寒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控制策略,期望为相关的施工单位提供有建设的意见,仅供参考。

  • 标签: 施工设备 安全管理 控制 冬季施工 水利工程
  • 简介:研究表明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马山金(硫)矿床和金口岭铜金矿床的勘查史表明,物探工作特别是磁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金矿勘查史 物探 磁异常 安徽铜陵
  • 简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西安地区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减弱.基于西安湿地历史及现状的论述分析,水陆界面的脆弱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城市拓展中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据此,提出保护西安湿地要从搞好国土规划、制定湿地保护法、加快湿地资源研究、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 标签: 西安市 湿地资源 退化现象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 要】 风沙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条件,给路基施工带来较多困难。本文分析了风沙对路基的危害,并结合工程实例,指出:风沙治理主要采用植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结合,路基本体防护与路基线路两侧防风治沙的综合防护体系。

  • 标签: 风沙地区 路基 防护治沙
  • 简介:摘要: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搭设钻孔平台、测量放样、护筒埋设、制备泥浆、旋挖钻孔、冲击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从三方面提出了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保证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质量。

  • 标签: 岩溶地区 桥梁 桩基施工
  • 简介:在北京"7.18"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发展方式较为复杂,造成对流系统发展多样特征的机制也存在差别。天气尺度动力条件和局地层结不稳定结构都表明,此次局地强天气的发生有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高分辨率中尺度观测的分析表明,怀柔—密云地区存在孤立发展的对流系统,最终发展为多单体雷暴群;而在北京西南部线状对流的不连续传播发展特征十分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对北京东北部怀柔—密云地区对流系统的启动起了关键作用;在环境场与对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下,北京西南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传播与重力波活动有密切关系。对流系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演变的多样特征,体现了起支配作用的物理机制的差异。

  • 标签: 局地强对流 多样性 中尺度切变线 重力波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运运输也日益发达起来,水运工程项目随之增多。涉及到水运工程的各项建设项目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受到建设单位和科研单位的重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是水运工程中最基础的建筑项目,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是其中的重点。文章主要对现今提高水运工程混凝土耐久的相关混凝土技术进行介绍。

  • 标签: 水运工程 混凝土耐久性 技术 现状
  • 简介:摘要: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保障住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保障住房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保障住房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保障住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保障性住房 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思考
  • 简介:摘要电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本文结合电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灰色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

  • 标签: 电力 区域经济发展 灰色关联度模型 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