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高质量日常出行活动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社会参与感与幸福感。公共交通作为是老年人常用的出行方式,本研究基于大连市老年群体公交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及当前问题所在,明确影响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大连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适老性改进建议,为未来适老化公共交通的发展指明方向。

  • 标签: 老龄化 公交服务 适老化改进
  • 简介: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 标签: 人口文化素质指数 省际差异 时空分异 人文动力机制
  • 简介:尝试用泊松模拟方法建立人口迁移模型,并且与传统人口迁移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泊松人口迁移模型的优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新的人口迁移因素分解方法,在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估计空间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因素的空间结构、迁入地迁出地因素本身对人口迁移规模的贡献.本研究使用的实例数据是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1995—2000年省间人口迁移数据.

  • 标签: 人口迁移 泊松模型 因素分解
  • 简介:人口是地震灾害的重要受灾体,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人口统计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应用基于居民地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模拟人口空间分布。首先根据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分形几何意义,推导出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进而以2007年宁洱地震灾区为例,在建立居民地分类体系和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目视解译获得准确的居民地信息;最后应用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获得网格人口密度矢量数据。经检验,本文的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同时在人口数据空间化完成的基础上,以地震受灾人口估算为例,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格人口矢量数据的受灾人口估算结果更能客观反映地震灾情,可以为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人口数据 空间化 防震减灾 居民地 宁洱地震
  • 简介:结合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地图编制工作,阐述人口普查地图的编制思想和技术路线及方案。通过实践认为,充分考虑测绘与地理信息已有数据和人口普查工作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并将之结合起来,编制针对性强的人口普查地图是地图编制工作的关键。本次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可以为下一次人口普查及其它专业的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口普查 地图编制 测绘保障与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简介:第一,紧紧围绕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全力提供资源保障。研究制定了支持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了朔黄铁路二期工程、青银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以及石家庄滹沱河改造、信息产业园、保定汽车生产基地、邯郸纵横集团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用地。完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会同省发改委编制了《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599家国有企业办理了土地资产处置手续,涉及资产量90多亿元。

  • 标签: 经济建设 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 建设项目用地 土地资产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