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以随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逐层增高的结构外墙框架柱为导向体,外墙脚手沿此提升,而形成高层建筑整体提升外墙脚手的施工方法。按这样的构思,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整体提升外墙脚手。图中9为导向导轮,其作用是防止脚手沿建筑外墙导向提升产生过大偏离。6为提升机三角,上面安装提升设备,提升机三角与建筑物外墙用承重螺栓8紧固,形成提升能力。10为脚手承力三角

  • 标签: 外墙脚手架 整体提升 起动提升机 高层建筑 紧固螺栓 施工中
  • 简介:<正>葡萄无栽培是采用“小支柱”“高垂枝”整形的方法。这种整形与其传统的单篱多主蔓扇形相比,具有省工、省投资、效益高等优点,可提高产量10—25%,节约材90%,节省夏季管理用工50%,还能抗风。一、建园。1.园地选择:选择排灌方

  • 标签: 无架栽培 提高产量 葡萄 整形 效益高 夏季管理
  • 简介:在神农香溪河流域内不同海拔高度沿河岸带共设置42个与河岸方向相同的10m宽、100m长样带进行植被调查,发现河岸带分布有珍稀保护植物14种,占神农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42.4%,这些珍稀植物主要分布在1200~1800m山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表明在神农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中等海拔高度上最大。TWINSPAN分类可把14种珍稀物种可划分为低海拔、中等海拔和较高海拔种组3组,DCA排序也使14种珍稀物种在反映海拔梯度的第一轴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本文还对河岸带珍稀植物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应重视河岸带在珍稀物种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图3表1参9。

  • 标签: 珍稀植物 河岸带 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布格局 香溪河流域
  • 简介:以贵州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4种方案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纯林经方案2景观改造后,枯枝落叶层生物量提高,具有良好保水保肥作用;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方案2的搭配植物种类,使得样地生物量大,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大。为贵州省将来大规模开展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 人工纯林 景观改造
  • 简介:通过龙山森林公园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森林公园对生物群落类型及其特有性、生物群落面积、栖息地连通性等生物群落特性影响一般;2)森林公园对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等群落安全影响一般;3)森林公园建设及运营对病虫害爆发、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入侵、重要遗传资源流失等系统完整性影响一般。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森林公园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森林公园建设 生物多样性 影响
  • 简介:根据神农南坡6800m抽样区的调查结果,珍稀植物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126种,隶属于108属64科。其中,第一批珍稀保护植物9种,占神农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27.3%,珍稀植物群落具温带特性。群落外貌以高位芽为主,占65.9%;叶以中型叶占优势,达62.7%;叶质以纸质为主,占84.1%;叶型以单型叶为主,为83.3%;叶缘以非全缘为主,占69.8%。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根据重要值,珍稀植物群落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连香树+涓毛绸李群落、珙桐+木姜子群落、涓毛绸李+地锦槭群落。不同珍稀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小,均匀度较高,表明珍稀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发展的相对稳定性。表5参8。

  • 标签: 植物区系 珍稀植物群落 生态特征 神农架南坡
  • 简介:马尾松属于(PinusmassonianaLamb)松科松属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的乡土针叶树种之一。贵州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内马尾松纯林面积1230hm2,生态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低,经营粗放,景观单调;通过合理采伐、混交林改造、促进林下植被更新等营林技术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景观改造,使马尾松纯林由树种单一、层次单调、缺乏季相变化的纯针叶林景观逐步变化为树种多样、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变化明显的森林景观,使其景观价值及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马尾松 纯林哥观改造 营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