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相较国内才刚刚起步的“药店智能化”,国外智能药房,尤其是以美国最大的两家零售连锁药房cVS和沃博联为代表,早已经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到药房管理和顾客购物的具体实践中去了。

  • 标签: 药店 科技 VR 智能药房 连锁药房 药房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膏药药料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不同去"火毒"方法生产的膏药对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刺激性.方法:设计了一种文献未曾报道的药料提取工艺,即将药料煎煮1次,浓缩成浸膏,药渣烘干后再进行炸熬提取,最后将水煮浸膏与膏药基质混匀(工艺Ⅲ).结果:用工艺Ⅲ生产的膏药疗效最好,用水浸法去"火毒"生产工艺生产的4个品种对皮肤无刺激性,用喷水法去"火毒"生产的4个品种中有两个对皮肤有刺激性.结论:既煎煮又油炸的药料提取工艺能保证药料中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值得推广.

  • 标签: 黑膏药 提取 火毒 工艺
  • 简介:【摘要】参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人参深加工产品,与红参与生晒参相比,参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稀有皂苷、多糖、氨基酸、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使得参的健康功效要强于其他人参产品。参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已以糖果、饮料、茶等形式进入市场。本文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参在市场中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黑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路透社3月22日发布消息称,FDA儿科咨询委员会(简称儿科咨询委员会)专家要求在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品说明书上加入新的关于精神症状和心脏疾病风险的信息,但不提倡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发出强烈的警告。专家们称,不想让儿童患者或其家长因感到惊恐而拒绝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治疗药 委员会 FDA 黑框警告 ADHD 咨询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血清嗜粒蛋白A(CgA)水平的变化,探讨CgA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不同程度CHF患者(CHF组,49例)血清CgA、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1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CHF组血清CgA与BNP水平及LVMI的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CgA、BNP水平及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CgA与BNP、LVMI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P〈0.01;r=0.61,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CgA水平分别与BNP水平、LVM、INY-HA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慢性 嗜铬粒蛋白A 脑钠肽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内源性抗氧化剂褪激素(M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MT(5mg/kg)组、NAC(75mg/kg)组、MT+NAC(5mg/kg+75mg/kg)组。参照杜冠华的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在再灌注0.5hr、2hr和6hr时取全脑制成10%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

  • 标签: 脑缺血 N-乙酰半胱氨酸 退黑激素 联合应用 MDA SOD
  • 简介:日前,FDA药品安全和风险管理咨询委员会向FDA提出建议:应该在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哌甲酯(Methylphemdate)类和其他精神兴奋剂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框警告,因为这类药品可能会增加死亡以及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

  • 标签: 药品安全 黑框警告 管理咨询 FDA 治疗药 委员会
  • 简介:原花青素是果枸杞中一类重要的植化产物,但其生物合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果枸杞EST数据库,克隆了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rLAR)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LrANR)。PCR结果表明,LrLAR和LrANR分别由333个氨基酸残基、3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编码。进化分析表明,相应蛋白LrLAR、LrANR分别聚类于L4R和ANR族。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从果实未成熟时期到变色期,LrLAR、LrANR的表达量均急剧上升,但在随后的发育时期中逐渐下降;与在果实中相比,在嫩叶、成熟叶、茎、根中,两基因的表达量极低。植化分析发现,果实中总原花青素含量高于嫩叶、成熟叶、茎、根中的含量,并且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基本趋于稳定的趋势。本研究将为揭示果枸杞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及促进其工程改良奠定基础。

  • 标签: 花青素还原酶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黑果枸杞 原花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