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份-2014年7月份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非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见效快,治疗时间短。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价值
  • 简介: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负有告知献血者献血结果的义务。所以血站应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告知,但如何进行告知,尤其是对检出病毒标志物献血者的告知,一直是行内人士交流、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选择何种方法告知,对确保血液信息保密、保证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的社会影响性以及献血人群的稳定性均有重要意义。结合我站工作现探讨如下。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高龄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 在医院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 46 例高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23 )优质护理,对照组( n=23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优质护理在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高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测定健康志愿受试者口服卡托普利后血药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CLC-ODS(6mmxl50mm)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0:50:0.0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1nm。结果低中高三种模拟血浆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7.6±8.82)%、(91.1±4.95)%、(96.7±3.86)%,相对标准差分为9.04%、5.43%、3.99%(n=5),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服用复方卡托普利片和开富特中卡托普利的吸收半衰期tl/2Ka分别为0.19±0.13和025±0.14hr;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2.10±2.08和2.16±3.12hr;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2.8±22.21和20.96±11.64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77±0.23和0.81±0.28hr.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5.77±54.16和63.13±45.84μg·hr/ml。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健康志愿受试者服用卡托普利制剂后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卡托普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受试者 健康 血药浓度 服用
  • 简介: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透析充分性结果将其分为透析充分性好组(45例)、透析充分性差组(35例),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透析充分性好组和透析充分性差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每周透析次数、付款方式、营养状况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每周透析次数、付款方式、营养状况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好的相关因素较多,例如年龄、每周透析次数、付款方式、营养状况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透析充分性 相关因素 治疗指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 92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46 例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 46 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 12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各 63例。结果: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负面心理,有效防治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血小板释放微粒数量变化的临床检验方法和意义,对比不同患者指标的差异,总结相应规律。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病患中按试验所需条件选择500人作为观察,静脉取血,制备样品,进行血小板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的异同。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粒值(6.9×105±2.7×106)最高,冠心病(6.4×105±1.9×105)和急性脑梗阻(6.2×105±3.4×106)患者次之,白血病(经化疗治疗后)微粒值(1.3×105±5.3×105)与健康无病体检者(1.1×105±5.8×106)几乎一致;活化状态下,活化后的健康无病体检者的血小板微粒值(1.8×105±4.9×105)大于静息状态的微粒值(1.1×105±5.8×106)。结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以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对活化能力估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疾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方法:将某医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的血液科住院患者选取进来,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00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一个各有15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模式。对这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观察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结论: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将风险管理实施进来,可以最大化的消除风险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科护理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10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分组对比,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54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血液内科收治的100名患者,并将这100名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50名患者。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风险隐患发生情况要明显比对照组的低,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内科护理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内科 风险隐患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24h内接受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血浆)≥自身血容量患者51例,输血前抽取血液标本,输血后以同样的方式获取标本,行血液指标检测,观察结果。结果:输血后钙离子(Ca2+)、钾离子(K+)水平均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钠离子(Na+)、氯离子(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较大,明确其变化特征,对并发症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变化特征 血液指标 临床分析 输血治疗
  • 简介:1.【摘要】目的:探讨五种传染病在孕妇血液中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市某医院产检的孕妇3987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法对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梅毒抗体(TPAb)、丙肝抗体(HCV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并且运用免疫印迹法对ToRCH进行检测,包括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抗体(HSVAb-I、HSVAb-Ⅱ)、巨细胞病毒抗体(CMVAb)、风疹病毒抗体(RVAb)以及弓形虫抗体(ToxAb)。结果:本组的3987例孕妇中,92例HSVAb阳性,占2.31%;166例CMVAb阳性,占4.16%;75例RVAb阳性,占1.88%;282例ToxAb阳性,占7.07%;0例HIVAb(1+2)型;13例TPAb阳性,占0.33%;15例HCVAb阳性,占0.38%;302例为HBsAg阳性,占7.57%。结论:通过对孕妇进行五种传染病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切断母婴垂直传播,从而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梅毒抗体 丙肝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病例,并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中选出92例,经随机数字法分组,并给予对照组(n=46)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n=46)则为风险管理,分析两组的风险事件、整体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更低,而整体满意度则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医患纠纷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医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7例分成2组,针对参照组28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研究组29例患者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比较两组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血液净化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中应用家属参与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血液净化的认知度,强化治疗效果,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家属参与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有效性 家属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74例血液透析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组,组别为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健康教育)。结果:健康宣教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相关治疗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对患者出现并发症起到了预防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