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腹痛腹胀一周于2000年12月26日住院。患者月经规律,12岁初潮,间隔30天,每次4至6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查体:体温36.5度,脉搏9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60mmHg,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无性早熟。皮肤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 标签: 双侧卵巢 幼年型 颗粒细胞癌 肿瘤 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简易部分换血疗法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及防止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设观察组35例,按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案给予部分换血,同时设对照组35例,不予换血,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绝大部分患儿经一次换血即可治愈(97.2%),无1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并发症5例(发病率28.6%),其中死亡1例。2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一经确诊立即给予部分换血治疗,效果良好,可成功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部分换血 治疗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围产儿 血糖
  • 简介:补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天然防御、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在诸多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尤其是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在一系列疾病和病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构成血液天然屏障的血管内皮细胞则不可避免地成为补体激活的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因此,

  • 标签: 补体旁路 内皮细胞活化 旁路激活 干预 血管内皮细胞 过度激活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腹痛腹胀1周于2000年12月:16日住院。患者月经规律,12岁初潮,间隔3D天,每次4-6天,经量中等,无痛经。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93次份,呼吸18次份,血压12/60mmHg,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无性早熟。皮肤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液波震颤阳性,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官颈子宫正常,盆腔

  • 标签: 双侧卵巢 幼年型 颗粒细胞癌 病例资料 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
  • 简介:CD4+T细胞两个亚群在血吸虫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中扮演了不同角色。IL-4,IL-5等Th2细胞因子参与促进虫卵肉芽肿形成,而IFN-r为主的Th1细胞因子则起抑制作用。两个细胞.亚群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抑制,又相互调节,共同参与宿主的保护性免疫。

  • 标签: 免疫调节 TH1细胞因子 亚群 血吸虫病 TH2细胞因子 IFN-R
  • 简介:1例出生19d女性新生儿因临床败血症给予美罗培南26mg静脉滴注,1次/8h.用药前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为1.0×109/L.用药第3天,患儿NEUT为1.0×10^9/L;第4天,为加强抗感染治疗将美罗培南剂量加至52mg,1次/8h;第8天,患儿NEUT为0.9×109/L;第16天,患儿NEUT降至0.3×10^9/L.第20天,患儿感染被控制,停用美罗培南.停药后3d复查,患儿NEUT为3.3×10^9/L.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婴儿 新生 美罗培南
  • 简介: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尖锐湿疣继发鳞状细胞癌变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龟头或外阴尖锐湿疣久治不愈,HPV基因亚型检测4例为高危型16/18型,病理组织切片显示,Ki-67强阳性表达,P53蛋白高表达。结论有慢性迁延病史的尖锐湿疣患者,结合病理组织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鳞状细胞癌变。

  • 标签: 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鳞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因服用ATD致粒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不管服药剂量大小、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初治或复治都能发生,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HCSS)疗效肯定,联合应用G-GSF效果更明显。结论对服用ATD患者必须常规监测白细胞,若发现粒缺尽早应用HCSS和G-GSF,如合并感染选用抗生素,配合支持治疗。

  • 标签: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神经干细胞对机体的自我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脑损伤可以促发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产生新生的神经元,神经生长类因子可以促进这种新生。并且,脑组织的损伤能够刺激新生神经元向损伤区迁移,迁移到损伤区的这些新生细胞有可能存活并分化为成熟细胞甚至整合进入局部的神经网络,从而帮助修复损伤的脑组织。由于这种反应尚不足以有效修复缺损的神经元,进一步明确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将有助于找到合适的治疗措施刺激其增殖、迁移和分化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元 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白英提取物对肝癌BEL-7404细胞系的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英提取物处理肝癌BEL-7404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法研究白英提取物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凋亡特征性变化,凝胶电泳可见细胞DNA有规律断裂形成梯形图谱.结论白英可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产生凋亡.

  • 标签: 白英提取物 肝癌细胞BEL-7404 细胞凋亡 肿瘤治疗
  • 简介: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分泌,也可由多种固有免疫细胞等分泌。虽然IL-17的作用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其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诱导多种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人体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IL-17的来源、生物学活性及其与人体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生物学活性 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雪莲注射液对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雪莲注射液对软骨细胞的蛋白多糖、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的影响。结果雪莲注射液在其有效成分总黄酮于25~ug/ml浓度范围内显著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蛋白质、DNA的合成(p<0.01),提示雪莲注射液具有软骨保护作用。

  • 标签: 雪莲注射液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生长激素
  • 简介: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癌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患者运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输血技术选择不同,将其中41例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其余41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输血认可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1.95%,二者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输血认可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2004年12月,美国FDA批准Genzyme公司的clofarabine(商品名Clolar)治疗1~21岁顽固性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氯法拉滨为10多年来首个获准专门用于儿童白血病治疗的新药。本文介绍了氯法拉滨的品种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氯法拉滨 儿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粒缺)属临床内科急症之一,其发生率低,但病死率极高。本文按照粒细胞缺乏的诊断标准,将2001-2005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粒细胞缺乏症 甲巯咪唑 内科急症 发生率 病死率 血液科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联合使用全血质控物,血涂片肉眼显微镜检查,手工计数方法,对异常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复检,达到对血液细胞分析标本测定的质量控制。结果联合使用上述质控方法,对五分类分析仪上测定的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异常或有疑问的进行复检,弥补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不足,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控制。结论血液细胞分析检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影响因素,并应重视显微镜的复检。

  • 标签: 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 显微镜检查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