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80例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2周、入院4周、出院时的攻击行为自我控制结局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入院2周、入院4周、出院时的冲动自我控制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入院4周-出院伤人次数、毁物次数、保护性约束次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减少伤人次数、毁物次数、保护性约束次数,促进治疗,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暴力行为 男性精神病 预见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分别采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及精神分裂症状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分别为(1.09±0.57)分、(28.1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0.18)分、(35.26±4.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攻击行为,从而有助于该病的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遵医行为
  • 简介:医院制剂作为药品市场供应的一个补充,由于进行临床试验便利,能够及时满足临床对病人的个体化用药和科研用药等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性[1]。随着国家对医院制剂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医院制剂品种有所减少,但特色的品种临床使用却有增无减。

  • 标签: 医院制剂 生产 使用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感染科治疗肝炎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应用情况,分析2008—2010年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对本院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使用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本院感染科药房2008—2010年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消费金额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27.05%和34.78%,增幅较大。限定日费用(DDC)排名第1位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降幅排名第1位的药物是胆宁片。总金额排序/DDDs排序值总体均接近1,正偏离最多的品种为联苯双酯片,负偏离最多的品种为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结论:我院感染科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消耗近年呈上升趋势,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用药基本合理。

  • 标签: 肝炎辅助药 抗病毒药 DDDS DDC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