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9年3月-2012年12月解放军150医院神经外科治疗肌痉挛123例,其中男56例,女67例;年龄28-75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6年;病变位于左侧58例,右侧65例。病人均在全麻下经小脑脑桥裂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1]。2结果术后痉挛完全消失112例,痉挛明显减轻11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2—3d后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脑脊液漏导致颅内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 标签: 面部单侧痉挛 小脑脑桥裂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VA)相关性肌痉挛的效果及延迟治愈发生情况,同时探讨椎动脉相关性肌痉挛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责任血管的差别分为小血管组和椎动脉相关组,并随访术后疗效及延迟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椎动脉相关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组。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肌痉挛疗效良好,评估椎动脉相关性肌痉挛患者术后疗效时应考虑到延迟治愈现象,并适当延长疗效评估的时间。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椎动脉 延迟治愈
  • 简介:目的总结复发性肌痉挛单纯神经内镜下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例曾行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效6个月以上又复发的病人,神经内镜下再行面神经手术减压术。结果15例术后症状即消失;3例术后痉挛症状减轻,其中2例两周后消失,1例2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症状无改善。17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再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肌痉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复发性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

  • 标签: 面肌痉挛 耳鸣 显微血管减压术 入路 小脑脑桥裂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颅骨刺激肌诱发电位(TCeMEP)在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2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中监测TCeMEP.并比较其变化和术后面肌功能的关系。结果16例术后TCeMEP下降大于75%,其中9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12例术后TCeMEP下降小于75%,其中2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3例基本正常。两组明显面瘫率经x^2检验,P〈0.05。结论TCeMEP可以术中实时监测全部肌传导通路的功能.为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提供可靠的电传导依据。TCeMEP波幅下降75%可以作为术后可能发生明显面瘫的警戒点。

  • 标签: 诱发电位 运动 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