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的应用进行扼要的阐述。

  • 标签: GSTS 生理功能 恶性肿瘤 诊疗
  • 简介:探讨miRNA-21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及患者血浆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为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以及患者血浆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miRNA-21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miRNA-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及血浆miRNA-21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癌旁组织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miRNA-2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其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MICRORNA-21 肝细胞癌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960(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960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miR-3960的表达水平为0.462±0.291,低于癌旁组织的0.981±0.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3960(miR-3960)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留置胃管减压在胃癌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2013年12月1日前所有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数据库为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9篇,共计病例1315例,其中留置胃管组658例,不留置胃管组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胃管组相比,不留置胃管组可显著缩短术后进食时间(WMD=0.44,95%CI:0.28~0.60,P<0.01),但不影响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胃癌术后不需要常规预防性留置胃管。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减压 胃癌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显像(SMI)在甲状腺微小结节(TSN)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6例TSN患者,结节数目169个,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后启动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模式进行诊断,比较SMI、CDF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结果经病理检查,169个结节,恶性结节97个(57.40%),良性结节72个(42.6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92.78%)、特异度(95.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90.79%)均高于CDFI诊断的敏感度(82.47%)、特异度(80.56%)、阳性预测值(85.11%)、阴性预测值(77.33%)。SMI模式下良性TSN血流检出率(88.89%)高于CDFl模式(68.05%),恶性TSN血流检出率(52.58%)低于CDFI模式(7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可有效判断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准确观察微细血管,敏感度、特异度及血流检出率均较高,在TSN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胚胎发育、慢性炎性反应、组织重建和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EMT过程被一组转录因子调控,其中包括T-box家族成员Brachyury。Brachyury因子促进EMT及肿瘤细胞的迁徙和播散。Brachyury因子与EMT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GF-β信号通路、FGF/FGFR信号通路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Brachyury因子是一个很有潜力的T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标。本文对转录因子Brachyury在肿瘤细胞EMT过程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转录因子 BRACHYURY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 简介:^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是集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于一体的新型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和分期,在鼻咽癌放疗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18F-FDGPET/CT在鼻咽癌靶区勾画、确定生物靶区、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鼻咽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计算机体层摄影 放射治疗 靶区勾画
  • 简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因为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凋亡特性、减轻恶心和剧吐、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急性毒性作用而常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GCs作为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用途:作为化疗方案主要组成药物用于治疗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一些肿瘤并发症,如癌性疼痛、癌性发热、肿瘤药物外渗、骨髓抑制等;治疗一些肿瘤急症如上腔静脉综合征、脊髓压迫症和高钙血症;以及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和脑水肿等。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肿瘤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7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62例正常内膜组织及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的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正常内膜组织及3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D4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271±1.858和60.4%(32/53),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的1.165±0.639和29.0%(9/31)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1.429±0.696和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内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4mRNA和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其中Ⅱ、Ⅲ期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4.902±1.793和75.0%(11/17),高于Ⅰ期的3.472±1.639和38.1%(8/36);而G2、G3级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5.148±1.719和78.6%(22/28),高于G1级的2.736±0.793和40.0%(10/2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RD4mRNA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病情预测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BRD4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竖脊肌屈曲放松(flexion-relaxation,FR)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患者和无痛对照人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9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1例为腰部前屈时疼痛,后伸无痛,分为前屈痛组;46例为腰部前屈时无痛,后伸时疼痛,分为后伸痛组;另有35名腰部无痛健康人,分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三组人群在完成躯干前屈和再背伸动作时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FR比值。结果三组FR比值分别为:前屈痛组4.97±1.03、后伸痛组21.8±4.75、对照组22.85±3.64。前屈痛组FR比值明显小于后伸痛组(P<0.01)和对照组(P<0.01)。后伸痛组和对照组相比,F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前屈痛患者和无痛人群相比,FR比值明显减小,此差异可为进一步鉴别此类腰痛患者提供参考。而对于后伸痛患者,FR比值不能作为鉴别依据。

  • 标签: 腰痛 腰肌 肌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目的:在既往的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我们已发现hnRNPA2/B1具有较高表达,本试验进一步探讨hnRNPA2/B1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粘膜hnRNPA2/B1蛋白的表达。结果:hnRNPA2/B1在胃癌组织核表达的阳性率为92.6%(113/122),其中伴有胞浆表达的阳性率为7.3%(9/122)。在癌旁非瘤组织核表达阳性率为87.7%(107/122),未见胞浆表达。hnRNPA2/B1的表达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联。结论:在胃癌及癌旁非瘤组织均可发现hnRNPA2/B1核表达,hnRNPA2/B1不能作为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HNRNP A2/B1 肿瘤标志物
  • 简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目的;了解启东肝癌患者血清HBV2感染的情况及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67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72例肝癌血清HBV2感染率为4.02%(27/672),占HB2Ag阳性者的5.29%(27/5100);(2)HBV1与HBV2混合感染率为1.93%(13/672).占HB2Ag阳性者的2.55%(13/510),结论:启东肝癌患者血清存在HBV2感染,将来研制乙肝疫苗时应包含有HBV2之表面抗原。

  • 标签: 血清HBV 肝癌患者 血清 感染 阳性 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87例,将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探究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所有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的病例,18F-FDGPET/CT显像诊断为胰腺癌76例,其中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癌72例,胰腺滤泡型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胰腺局限性炎症2例,胰岛素瘤1例:18F-FDGPET/CT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胰岛素瘤5例,实质性假乳头状瘤2例,囊腺瘤2例,胰腺粘液腺癌2例.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10%,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69.23%.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优于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诊断 18F-FDG PET/CT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yclinkinasesubunit1,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ks1在老年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Cks1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在对应的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0.0%(12/60),Cks1在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癌Cks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r=0.817,P〈0.05)。结论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提示Cks1可能作为老年肝细胞癌潜在的预后因子。

  • 标签: CKS1 老年 肝细胞癌 预后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VEGF基因 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的表达,探讨Livin蛋白与大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Livin蛋白在178例大肠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178例大肠癌组织Livin蛋白阳性率为65.7%(117/178),高于癌旁组织(8.33%)及正常肠组织(0%)(P〈0.001);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示Livin蛋白表达是大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大肠癌组织存在Livin蛋白表达,Liv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 标签: 大肠癌 免疫组化 LIVIN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4例宫颈癌病理组织标本(宫颈癌组)、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CIN组)、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组标本DYRK1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DYRK1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62%,高于CIN组的22.50%和对照组的12.50%(P﹤0.05);CIN组和对照组的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组织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学类型的宫颈癌组织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变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microRNA-21(miRNA-2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2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临床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周围正常食管组织miRNA-21表达水平;以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情是否恶化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miRNA-21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再以肿瘤位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7.57±0.14),周围正常食管组织相对表达量为(1.37±0.08),食管癌组织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7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miRNA-21高表达组42例和低表达组30例,miRNA-2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有关,即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及肿瘤临床分期越晚,肿瘤miRNA-21表达也越高(P﹤0.05);miRNA-2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20.7%,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38.6%,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进展、miRNA-21表达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NA-21在食管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miRNA-2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iRNA-21可以作为哈萨克族食管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微小RNA 食管癌 哈萨克族 预后 生存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