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仍在升高。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向,已引起广泛重视。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误诊原因的分析以减少误诊,从而更好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误诊原因 肺癌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 长生存期
  • 简介:患者为青年女性,34岁,干部,因发烧、咳嗽,右下胸痛3天,在本单位职工医院摄片示“右下肺片状淡薄阴影”,拟为“右下肺炎”予以抗炎治疗(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半个月后体温恢复正常,右下肺片状阴影有部分吸收,而确诊为右下肺炎,继续治疗半月,右下肺炎阴影吸收不明显,单位医师认为原有药物疗效不佳,先后改用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多

  • 标签: 下叶肺结核 右下肺炎 丁胺卡那霉素 环丙沙星 林可霉素 抗酸杆菌
  • 简介:重症肌无力典型病例并不困难,但如果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病史叙述不清,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就会造成误诊。本文将重症肌无力危象误诊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性,58岁,住院号214849,因咳嗽、呼吸困难1月而于2005年5月8日入院。咳少许白色粘痰,伴乏力、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 标签: 重症肌无力危象 诊2 临床资料 呼吸困难 症状不典型 典型病例
  • 简介: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而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肠腔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溶解坏死而成为脓肿,因而称为阿米巴肝脓肿。本文报告巨大阿米巴肝脓肿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 标签: 阿米巴肝脓肿 胸腔积液 误诊 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病 阿米巴原虫
  • 简介:例1女,30岁.因反复咳嗽半年、气促半月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无潮热、盗汗、胸痛.X线示'左肺不张'.查体:T37.1℃、P80次/分、R20次/分,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无畸形,左肺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极弱.纤支镜检查示'气管内近隆突处一新生物完全阻塞左主支气管',病检示'慢性炎症',血沉、结核抗体均正常,多次痰查抗酸杆菌均阴性.转至上海某医院,行纤支镜下微波热凝加切割治疗术,术后左肺复张良好,病检诊断为'肺结核'.术后予以三联抗痨.

  • 标签: 新生物 气管内 文献复习 误诊 浅表淋巴结 左主支气管
  • 简介:一、临床病例患者29岁男性,公司职员,因“胸痛半月余”于6.23号入院,无寒战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咳血盗汗,无关节疼痛及皮疹,伴有腹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

  • 标签: 左侧胸腔积液 肺吸虫病 化脓性 误诊 感染性病变 肺下叶背段
  • 简介:目的避免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误诊误治。方法选择来自不同社区医院的34例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通过回顾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结果,结合目前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寻找其延误诊治的原因。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均可以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需要细致的搜集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容易误诊误治,应当引起全科医生的注意。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误诊误治 社区医院 小面积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先天性肺发育不全临床少见且诊断困难,多需手术证实。我院误诊“左侧自发气胸”患者一例,经手术明确为“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患者,男,30岁,间断气短病史20年,以“左侧自发气胸”收住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无效,行手术时见左肺上叶为-30×50cm巨大大疱取代,左肺舌叶及下叶为-3×10cm柱状组织(图2)且肺实质质韧,

  • 标签: 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 自发气胸 误诊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 手术证实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
  •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和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的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 标签: 靶位透药 结核 胸膜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vs81±8.6,118±10.0vs112±9.6,155±14.0vs146±12.9,185±15.6vs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别(10.2±3.1vs10.5±2.8,9.5±3.0vs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vs8.5±2.5,4.3±1.5vs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vs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vs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别(33.3%vs26.7%,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的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管理 超声 血管外肺水
  • 简介:目的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和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和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血清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三维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