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格式化目标带教结合视频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 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则采取格式化目标带教结合视频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课堂成绩进行评价,教学完成之后,开展综合考核,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同时邀请护生评价课程效果。 结果:观察组课堂成绩、综合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较高,护生评价课程效果,观察组表示喜欢教学模式的较多,认为有利于丰富理论知识、自我能力提升的人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生教学中,采取格式化目标带教结合视频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巩固护生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护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该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促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生教学 格式化目标带教 视频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7名参与本次研究,并于2021年1月-12月进行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交接过程的医学研究。1-6月进行常规管理,7-12月进行优化管理,同时随机抽取两个时间段手术器械交接各100次,进行管理效果的评估。结果 优化管理前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手术器械交接过程合格率,均少于优化管理后,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室采用细节化护理在预防工作差错,提升消毒灭菌服务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效果。 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室自 2018 年 6 月开始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随机抽取此期间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 260 件作为研究组,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未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前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 260 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作差错率与消毒灭菌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的工作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的消毒灭菌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消毒供应室应用细节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差错率,提高消毒灭菌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细节化护理 工作差错率 灭菌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细节化护理措施在预防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和提升消毒灭菌满意度中所发挥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 36 名设定为对照组,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 36 名设定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工作差错率和满意度评分。 结果: 研究组各项工作差错率低,服务满意度评分高,组间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应用细节化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工作差错事件,提升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护理价值积极,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细节化护理措施 消毒供应室 差错 灭菌消毒满意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方法:资料收集区间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研究对象为在岳池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科室就职的工作人员,统计出20名按照临床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均匀分成对照组(未实施)和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每组各10名,本次使用手术器械共200件,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工作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卫生、消毒灭菌、消毒液浓度、除锈除渍等的合格率均显著更高,其手术器械的感染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手术器械感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PDCA 循环 法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 46 名进行调查,将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期间设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设为实验组,给予 PDCA 循环 法护理 , 对比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手术器械感染率更低,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组间检验 ( P<0.05 ) ,统计学 显示 意义。 结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使用 PDCA 循环 法的管理模式,效果尤为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 标签: PDCA 循环 法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感染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01-2019.01收治的30名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2018.01-2018.06)与研究组(2018.07-2019.01),每组15名,在进行护理管理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模式,研究组选择PDCA循环模式,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管理效果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器械的感染率53.3%,低于研究组13.3%(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0%,低于研究组93.3%(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减少手术器械感染率,提升满意度和管理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手术器械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的价值及作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为了分析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及作用,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每组中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接诊,但接诊方案不同,分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接诊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接诊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后,对其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诊断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抢救时间分别为(4.77±2.86)min、(51.66±10.17)min相对于对照组(10.48±3.55)min、(88.37±14.16)min较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78±3.19)d相对于观察组(7.46±2.16)d较长,相比同样存在较大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相对于对照组(82.5%)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是(7.50%)、(25.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抢救较高,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护理中全程绿色通道路径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2017年3月-2018年12月,还没有开启全程绿色通道时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开启全程绿色通道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护理中全程绿色通道路径的应用,践行高效,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治疗和康复效果更加理想,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绿色通道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痛中心2019年2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30例患者行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即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30例患者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急诊确诊耗时、急诊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胸痛中心 急诊 绿色通道 护理流程 主动脉夹层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