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AO-C型骨折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外固定组(n=44)、钢板内固定组(n=44)。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术式治疗,钢板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治疗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闭式负压吸引配合外固定治疗。观察4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痊愈时间及感染情况。结果术后4~6个月痊愈11例(26.19%);7~8个月痊愈30例(71.43%);9个月痊愈1例(2.38%);出现4例感染事件,其中浅表感染1例(2.38%)、针道感染2例(4.76%)、骨髓感染1例(2.38%)发生率为9.52%。结论外固定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等特点,不失为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固定架 封闭式负压吸引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入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案实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以及联合组,传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治疗,而联合组患者将接受外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2.73%(χ2=6.234,P<0.05)。且联合组的骨折愈合较快,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对外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研究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行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尧术中出血量尧骨折愈合时间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普通创伤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效果优于常规内固定治疗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与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四肢骨折患者。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与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疗效相当,但外固定的切口小、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四肢骨折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侧屈活动范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升愈合后关节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架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外固定及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接治的80名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法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外固定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而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38/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在患处愈合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比较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价手部自制克氏针-橡皮筋可活动型外固定牵引架在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采用手部自制克氏针-橡皮筋可活动型外固定牵引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Michigan手功能问卷表(MHQ)评分、患侧握力占健侧比及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手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平均(16.84±5.25)个月的随访,术后平均(6.43±1.38)周所有患者均拆除了外固定支架,并经X线复查显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指间关节无侧偏及分离,平均愈合时间为(12.47±3.21)周,且复位满意,未见骨性不愈合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TAM疗效,其中优31例,良18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1.67%。术后,患者的平均MHQ评分、患侧握力占健侧比及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自制克氏针-橡皮筋可活动型外固定牵引治疗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效果较理想,有助于骨折固定及术后手指早期功能康复,故提倡使用推广。

  • 标签: 近节指间关节 骨折脱位 外固定牵引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手术治疗-外固定固定与保守治疗-骨牵引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骨牵引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中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心理因素相互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间并发深静脉血栓8例、褥疮7例、肺炎7例、泌尿系感染6例、治疗中产生心理精神者9例;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间并发深静脉血栓2例、褥疮1例、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0例、治疗中心理精神者24例。两组患者5种并发症情况比较,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的深静脉血栓、褥疮、肺炎和泌尿系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治疗中心理疼痛精神压力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外固定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可减少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但从患者心理精神因素考虑,减轻心理疼痛和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固定架固定 保守骨牵引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