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系统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不同。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模式,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模式阶段。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开发建设淮河风情旅游带、皖江城市旅游带、徽文化旅游带和合黄联动旅游带四条旅游轴线,在现有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标签: 旅游空间结构 演变 优化 安徽省
  • 简介: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也日益加快。社会网络分析以其独特的理念,弥补了传统旅游研究的个体主义视角,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基于旅游线路视角对泛北部湾区域的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推进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社会网络 泛北部湾 旅游空间结构
  • 简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构成分为核心网络与外围支持网络。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由主体、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活动三部分组成。论文把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为原子式、单核式、多核式、混合式等4种形态。论文把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旅游企业之间及相关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二是旅游企业和研究机构、地方政府、旅游中介机构及旅游投资机构之间的空间作用;三是旅游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主要是旅游企业与旅游产业集群外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对这三个层次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旅游产业集群 网络结构 空间相互作 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
  • 简介: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座区域性大都会,潍县城市地域结构表现为“西绅东商”的特征:士绅主要聚居于主城,东关西半部和自浪河西侧则是工商业最为繁盛之地。这种地域结构特征实际上在晚清以前即已形成,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并未在潍县火车站一带形成可观的城市地域,“西绅东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士绅近官署而居的居住习惯、潍县城孛茸毂胶东的交通区位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和东关因有城墙环绕而表现出的安全优势,是造成这种稳定性的四个内在原因。

  • 标签: “西绅东商” 城市地域结构 稳定性 潍县城 晚清民国